传统的嵌补法有挖补法、拼合法、打制拼合法等。“咸丰重宝”当百大钱存世仅5枚左右,铜色有暗黄及深红两种。短命王朝或农民起义时的铸币,由于流通时间短,发行量少,大多是不可多得的珍品。按照这五点来考量中国古钱币,四个历史时段的钱币价值在收藏界得到公认。咸丰时,由于太平军兴,外国列强势力入侵欺侮日深,使清政府危机四起,财政枯竭。世人有专门集藏、研究咸丰钱币者,但尚无能够集全咸丰钱币之人。
收藏古钱币要注意什么?
古钱币的作伪方法
钱币收藏初入门者买两种钱币需要小心,第一是小心古钱币,第二是小心初期机制贵金属币。刚入门者收藏知识欠缺,对币的感觉不强,对钱币的鉴别能力不强。所以对这两种钱币应该谨慎小心。古钱币一直是泉友们的喜爱,收藏的热点,市场看好,但钱币的制作工艺简单,造假容易,因此成为钱币制假牟利的对象。当今收藏市场中仿造的钱币非常多,而且制假技术相当高超,有的就连专家都很难鉴别。这些制假者经常根据市场需求,可以在一天之内就能仿制出假币。而且他们采用原古时代的残钱做原料来铸造假币,然后仿古作旧,这大大的增加了鉴定的难度。
古钱作伪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第一是翻砂法。翻砂法制造伪钱一般采用母钱翻铸的方法,很少有用钱范作伪的。在古代铸钱时,放入砂箱中的是整箱母钱,所以,砂模压力均匀,铸造出来的钱币厚薄一致。而作伪者一般只选用一枚母钱或精样子钱,因此,翻铸出来的钱币厚薄因而变形而不同,而且容易造成钱币文字的高低也会不同。第二是改刻法,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种是利用鎏铜进行改刻;一种是对原有钱文进行的改刻。后一种改刻又可分为两种:一是对面文进行改刻;一是对背文的改刻。第三是嵌补法。嵌补法是钱币作伪的又一重要方法。传统的嵌补法有挖补法、拼合法、打制拼合法等。古代钱币常常会因错范或移范而形成一些比较特殊的版别,例如合背,这种因铸造工匠疏忽而形成的版别比普通的钱币少见,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收藏品种。作伪者利用这点,或者将两枚钱币磨得很薄之后黏合在一起,使之成为少见的合背或合面。用这种方法造假钱币,无论从文字、还是从锈色等方面都很难观察出来,但轻轻地扔在台面上或地上,发出的声音与真正的合背等钱币相比较,就欠浑圆纯正。
根据铜色鉴定古钱币。古钱币的成分一般采取化学分析的方法来获得,但这种破坏性试验对古钱鉴定来讲并无实际意义,所以古钱的铜色在鉴定上显得更为重要。
先秦圆钱的铜色深红,接近紫铜。刀布币的铜色多呈淡红。先秦钱币的另一特点是币身较薄,伪造者常掺入过量的铅以增加铜溶液的流动性,这种伪品铜色暗红,质软易变形。半两及五铢的铸期较长,铜色也深浅不一。凡传世久的“太和五铢”,铜质裸露,其色深红,且质地极为细腻,表面几乎找不到砂眼气孔。五代的“天德重宝”铜色微带青白。“天策符宝”传世品表面常有一层黑色的氧化层,内部铜质多呈水红。“永安一百”、“永安一千”铜色微黄,南唐钱币的铜色也多数偏黄。北宋早期铁母如宋元、太平等铜色淡黄或微黄,后期铁母如绍圣、圣宋等铜色较深,而宣和、靖康、建炎小平铁母多属白铜。南宋铁母的铜色多数偏黄,辽钱铜色深红或紫红,西夏钱铜色水红,元钱铜色深红及浅红者多,而寺观供养钱也有偏黄者。明嘉靖之前铸钱用青铜,嘉靖之后多用黄铜。明清雕母(祖钱)铜色以金黄为主。清咸丰宝福局钱为紫铜质。“咸丰重宝”当百大钱存世仅5枚左右,铜色有暗黄及深红两种。小平铁母及部分当十、当二十样钱以白铜铸成,“当十至百大钱”为黄铜质,而黄铜的“宝陕当千大钱”则属伪品。清咸丰满汉文“浙”字钱铜色微带金黄,且铜质细密,书体凝重;伪品钱文为普通楷书,铜色淡黄,铜质也粗,[1]等等。
价值鉴定
鉴定古钱币价值的价值需要“四看”,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
一看历史价值
珍稀古钱币是货币历史的实物,更是历史的见证。因此在收藏前必须弄清它在历史上的地位。如“成都交子”和“十文中统元宝交钞”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纸币,被学术界视为无价之宝;吉林的“广平银币”被认为是我国第一枚机制币;1985年8月在黑龙江阿城县出土的“承安宝货”为我国“一两半计数白银币”的罕品。短命王朝或农民起义时的铸币,由于流通时间短,发行量少,大多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二看现存数量
齐、燕、赵等国的刀币,韩、魏、秦等国的布币等年代久远,比圆形钱稀少,价格昂贵。存世数量少的钱币还有唐代叛军史思明占领洛阳后铸的“得壹元宝”,后发现“得壹”两字不吉利,便改为“顺天”,铸“顺天通宝”。这两种钱币传世很少,“得壹元宝”尤其罕见,为稀世珍品。
三看文化价值
一些传世并不太少的品类,则主要因其文化品位、艺术价值极高而备受青睐。如汉代王莽新朝时的“货泉”、“布泉”等钱币,用的是垂针篆;北宋仁宗时所铸的九叠篆书体“泉体通宝”,是中国最早的美术字,为收藏珍品。
四看品相
无论钱币珍罕与否,凡有币面模糊、轮廓缺损、锈蚀严重、看相较差者,尽量不要收藏。收藏古钱币时还应注意是否有月纹、星纹等标识,古钱的鉴别以背文来区分铸造年代和地址,品评其稀珍。一般来说,钱币背面有月纹、星纹等记号的要比背部光面的更有收藏价值。值得收藏的钱币中,用金、银、白铜等精制而成的宫廷钱币,铸量少,质量佳,属珍贵文物。
判断古钱币的价值可从五方面入手:
首先,要看这枚古钱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即它在每个历史时期所起到的作用大不大。其次,要看它的稀有程度,即这枚古钱的存世数量是否很少。再次,要看它的材质是不是高档。这是相对而言的,即便古钱中的金银材质较少,其价值也要比一般的铜质和铁质古钱高许多。第四,还要看它外形美不美,即它的长像漂亮不漂亮。第五,古钱收藏还要看它的品相。品相是指古钱本身的锈蚀程度及钱文、轮廓的清晰程度,一枚古钱既稀有,同时又具备良好的品相,那是再好不过了。古钱币上的文字虽然特殊,如果面目不清,锈成一团,那收藏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按照这五点来考量中国古钱币,四个历史时段的钱币价值在收藏界得到公认。其一是西汉末年王莽篡夺政权后铸造的货币,铸币六种二十八品,极为精美,币材优良,多为青铜质;铸造工艺讲究,制作精细,铸币轮廊钭削;币面上的书法艺术达到了非常完美的高度。王莽钱的存世量虽然较多,但它的市场价格却是很高的。
其二是宋朝徽宗时的钱币。北宋末代皇帝徽宗赵佶,在政治上虽然腐败,治国无方,但在书画艺术上却颇有造诣,所创独特书法“瘦金体”,在我国书法史上堪称一绝。徽宗钱币无论是币材、铸造、钱文,都可以说是精益求精,尤其是崇宁通宝、大观通宝中的御书“瘦金体”当十大钱,以大美泉著称,深得藏家钟爱。
其三是金朝章宗钱币。金朝皇帝章宗完颜王景,善书画,尤其喜爱学宋徽宗的“瘦金体”,他写的瘦金体几乎可与宋徽宗所书的乱真。铸造有泰和通宝、重宝,币质为青铜,钱文仿“瘦金体”,书法精湛,深得藏家的喜爱,在币市售价不匪。
其四是清朝咸丰大钱。咸丰时,由于太平军兴,外国列强势力入侵欺侮日深,使清政府危机四起,财政枯竭。为筹军饷,填充国库,清廷除铸造咸丰小平钱外,还实行了大钱政策。在众多繁杂的咸丰大钱中,粗劣者甚多,但精品亦不少,而且其母钱、样钱也多于其他历代各朝,故受后世集藏家厚爱。世人有专门集藏、研究咸丰钱币者,但尚无能够集全咸丰钱币之人。
纸币收藏说“三心二一”,这里面有什么玄机
三心,即信心、用心、耐心。二一,即一心一意和一往直前纸币收藏中的“三心”
一是信心:温总理曾经说过一句话“信心比什么都重要!”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信心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只有从内心中觉得他是件有意义的事情,特别是外币收藏者更要认识这点,因为在与人民币收藏的对比中无论从人数还有藏品升值的角度说都处于明显的劣势。但我认为外币收藏正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今后从事外币收藏的人会越来越多,它的潜力还很大。以前我曾举过例子:拥有世界顶级雕刻技术的100西德马克难道还没有同时期的“枣红一角”价值高,更值得收藏吗?外币收藏必定“钱”途无量。二是用心:纸币上的任何图案都是精心设计印刷的,绝非可有可无,因此我们纸币收藏者不能只关注哪张好看就买哪张,用心观察、用心思考究竟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印刷,到底达到什么标准才能实现设计者和印制者的防伪要求?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解开这些疑问,才能体会纸币收藏真正的乐趣! 三是耐心:许多藏友在收藏的初期阶段,觉得很多张纸币都很好,花花绿绿,眼花缭乱,恨不得全都收入囊中,但钱币收藏确实是个“费钱的活动”,需要多些耐心,把握收藏节奏,细细品味收藏生活才不失为上策! 纸币收藏中的“二一”
一是一心一意:这里专指:设立可行的收藏范围,并围绕这个范围,或者说目标进行收藏,这里最怕没有目标,看人家买我也买,别人博客说好我也购入,这样就会打乱自己的计划,因为别人说好的自己要有个判断,是否真的好,另外,自己是否承受的起,不能被其他人忽悠了。一心一意追求自己制定的收藏计划才是最好的! 二是一往直前: 这里就是个恒心的问题,有没有恒心并不是说有就有的,它要靠时间的检验。藏友中熊OL从收藏纸币到写博客一直到现在,博客都写了两年多,这种持之以恒的确很不容易,相信很多藏友已经掉队了,这里我说的并不是要一直不停的买钱币才叫持之以恒,而是一份一往无前的精神,而对纸币收藏的喜爱就是推动他不断前行的动力!只有真正喜爱纸币的人才能具备这份热情,否则半途而废则是必然!
每个人关于收藏都有自己的独特体验,但是在收藏过程中如果真能做到上面所说的“三心二一”,那肯定对收藏有着巨大的帮助的。只有热爱并且用心体会收藏,才能感受到收藏世界中不可言说的快乐,才能在众多的收藏品之中感受到真正的喜爱之感,而不是仅仅因为投资的价值回报
纸币收藏
第三套人民币中,的确有一种1962年版1角纸币,目前价格超过万元,但它是一种极为稀少的特殊版别品种,早在1967年12月就开始回收销毁了,存世量极少。至于现在绝大多数人手中的1962年版1角纸币,都只是比较常见的普通版本,根本值不了几个钱。所以楼主不要奢望能卖出高价了。 第三套人民币的壹角纸币,最早发行的是1960年版的,图案和颜色与后来的1962年版完全不同,也是三版币的珍品之一,俗称“红壹角”,早在1971年就回收了,很多人从未见过。目前该币的市场价在2000元左右。 而后的1962年版壹角纸币,最早于1966年初发行(1962年是制版时间),背面的花纹为绿色,因此被称为“背绿”,其中少量使用空心五星水印钞票纸印刷,称为“背绿水印”。它们现在都是很珍稀的品种,与“红壹角”一起合称为第三套人民币的三大珍品。 这种背面绿色的壹角纸币发行后,很快有人反映背面颜色与62年贰角有些类似,使用时容易混淆。于是银行在1967年12月宣布:1962年版壹角纸币正面保持原样,背面颜色也改为与正面相同的酱紫色。“背绿”和“背绿水印”壹角则回收作废,发行期还不到两年。目前,“背绿”壹角的市场价约为1000元,更为稀少的“背绿水印”价格接近15000元。 改版后的酱紫色1962年版壹角纸币,可分为6个品种,都比较常见。价格如下: 1、凹版印刷,红3冠字7位数,有空心五星水印。18元。 2、凹版印刷,红2冠字8位数,无水印。7元。 3、平版印刷,红3冠字7位数,无水印。13元。 4、平版印刷,红2冠字8位数,无水印。3元。 5、平版印刷,蓝3冠字7位数,无水印。2元。 6、平版印刷,蓝2冠字8位数,无水印。2元。 楼主的纸币十有八九是上面的最后三种之一,根本卖不出几个钱。帮忙一下··纸币收藏
1962年版的一角纸币共有五六种版本,除了背绿水印一角以外,其他几个版本都比较常见,卖价较低。背绿水印一角在印刷时使用了空心五星水印钞票纸,称为“背绿水印”。如图:
如果确实是这个的话可以到当地的邮币卡市场去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