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纸币收藏

关于邮票的知识有哪些(邮票的一些小知识!)

时间:2024-03-19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2 栏目名: 纸币收藏 文档下载

英国现行的纪念邮票印有英女王头像以代替国名。世界各国大多以表示邮票面值的阿拉伯数字和本国货币单位组成邮票面值。中国人民邮政普通信函邮资为8分,邮票面值由阿拉伯数字8和分组成。齿孔度数,是表示齿孔的量度,测量方法是把邮票放在量齿尺上,看在2厘米的长度内有几个齿和几个孔。

集邮的八个小知识

  在进行 集邮 收藏 的时候也是需要去学习一点小知识的,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集邮,都有哪些小知识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集邮的八个小知识,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集邮的8个小知识
  邮票的知识1:邮票是国家邮政部门发行的邮资凭证,一般由图案、面值、发行国国名等基本要素组成。罗兰.希尔于 1795 年生于英国吉德敏斯特,1879 年逝世,被人们称为“邮票之父”“邮票史前时代”即邮票发明和使用前时期。

  邮票的知识2:使用属性、知识属性、商品属性和文物属性是邮票的四种基本属性。邮票有两种主要的属性。邮票的第一属性在通信领域,邮票是邮资凭证;邮票的第二属 性在集邮领域,邮票是特殊商品。邮票的“三要素”是指国家或地区铭记、面值和主题图案。

  邮票的知识3:邮票的票面主要由文字、数字、图案和边框所组成。邮票的图案一般由主图、文字和边饰三部分组成。票背是指邮票的背面。在研究票背时应该了解三方面的知识,即背胶、票背文字和票背衬纸。

  邮票的知识4:组合邮票即把全幅画面用齿孔截成两枚或两枚以上的邮票。票幅超过通常大型邮票票幅的邮票被称为特大型邮票或特大型,台湾集邮界称之为巨霸型邮票,香港集邮界称之为珍宝型邮票。孤品,指存世仅一枚的邮票或邮品,在国际上通用四个大写的“R”来表示,即“R.R.R.R”。

  邮票的知识5:图幅是指单枚邮票票面图案的面积。用图案的边框线长来计量,长度单位为毫米。横 形或直形邮票的表示 方法 为水平边框线的长度 X 垂直边框线的长度;三角形邮票的表示方 法为两腰的边框线的长度和底边边框线的长度,中间不用“X”相连。邮票位置是指单枚邮票在邮票全格或邮票全张中的位置, 以行数×列数来表示,或是以先行后列依次编号.

  邮票的知识6:为了防止投机商对已发售流出的错版票哄抬价格搞投机活动,邮局有意将这种错版票再加印出售,这种邮票称官方错版票。异值双连是指主图相同、面值数字不同的相邻邮票组成的双连。

  邮票的知识7:邮票的图案、面值不改变,只改变其刷色,称改色,常用于普通邮票的印制。新印制的邮票,均规定有正式对外公开发行的日期,也就是作为邮资凭证开始发售、使用的日期,这个日期就是发行日期。邮票作为邮资凭证,在正常情况下按规定的发行日期开始发售,如果早于规定日期发售,则为提前出售,又称先期发售,台湾省则称之为“早产品”。

  邮票的知识8:版式研究是通过对邮品的分版、分型、分纸、分色、分齿、复组等进行综合性分析,从而了解具体邮品的印版、纸张、油墨及打孔等情况。 在进行版式研究时,遇有相同的全张,不但要求图案、刷色、票面等均相同,而且要 求版号也相同。
  邮票收藏的六个不宜
  一、发行量过大的邮币卡不宜投资。

  集藏品市场历来有物以稀为贵之说,发行量的多少是决定某邮币卡品种是否具有投资价值和升值潜力的首要因素。从邮币卡市场里大部分邮品价格的走势可看出,邮币卡的的发行量与价格基本是呈反比关系,即量少价高,量多价低。

  二、设计平庸、制作不精的邮币卡不宜投资。

  邮币卡作为一门独特的投资艺术,市场对其设计水平和印刷质量是十分挑剔的,一些设计新颖,工艺先进,制作精美的邮币卡极易受到市场关注,而不少设计平庸、制作不精的邮币卡则无人理会。

  三、不具有独特题材的邮币卡不宜投资。

  炒邮币卡其实就是炒题材,有题材就会有庄家肯进场,不具有独特题材的邮币卡是很难激起市场炒作热情的。一些不具有独特题材的邮币卡品种尽管售价很低,有些编年邮票和电话磁卡的市价仅为面值的五折六折也无人问津。

  四、涨幅过大的邮币卡不宜投资。

  有些涨幅过大的邮币卡并不一定投资价值高,它是市场炒家疯狂炒作的结果,更何况过高过快的涨幅已将其今后若干年的升值空间全部封杀,普通投资者一旦高位吃进,随时有可能因大幅下跌而深度套牢,今后解套的机会则微乎其微。

  五、性质不明的邮币卡不宜投资。

  近几年来,各地出现不少身份不明的邮币卡品种,以所谓的限量发行、极具收藏价值为幌子,蒙骗一些初涉邮市的集邮 爱好 者。事实上这些所谓邮品并不是国家邮政部门正式发行的邮资凭证,纯属地方邮政企业为搞活经济所发行的邮市垃圾,无丝毫收藏价值可言。

  六、所谓的豪华邮币卡不宜投资。

  一些本来十分普通的邮币卡品种,一经豪华包装,立刻身价倍增,开出天价。但豪华邮品的市场表现却一直令人不敢恭维,常常是高开低走,套牢一批又一批被豪华外表迷住的集邮者,其根本原因是豪华邮品中的邮币卡本身其实并不值那么多钱,昂贵的价格仅仅在外包装上。

邮票的相关知识?

一)邮票图案:指邮票票面,一般由与邮票发行目的相关的图案、国名、面值 、说明文字及边饰等组成。世界各国的早期邮票图案都比较简单。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世界各国都把自已国家在政治、经济、国防、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历史地理、自然风光及珍贵的动物、植物等方面最有代表性的内容作为邮票图案。全世界已经发行30多万种邮票,图案的内容包罗万象。集邮者通过收集研究邮票图案能获得丰富的百科知识。因此,邮票图案是集邮者研究的主要对象。

(二)邮票上的国名: 指印在邮票票面上的国空或地区的名称。一般都以文字、缩写字母来表示国名。如:日本邮便、中国人民邮政。美国采用缩写字母USA、苏联采用缩写字母CCCP来表示国名。还有些国家用特殊符号来表示,如英国早期邮票采用英王头像作标志。英国现行的纪念邮票印有英女王头像以代替国名。识别邮票上的国名,可以了解有关国家的地理、历史、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知识。

(三)邮票面值:指印在邮票票面上的邮资金额及货币单位。世界各国大多以表示邮票面值的阿拉伯数字和本国货币单位组成邮票面值。如美国普通信函邮资为22美分,邮票面值即由阿拉伯数字22和C分组成。中国人民邮政普通信函邮资为8分,邮票面值由阿拉伯数字8和分组成。也有一些国家发行无面值邮票,如军用邮票、公事邮票等。我国1938年晋察冀边区发行的抗战军人纪念邮票和1943年淮南区发行的“平”、“机”、“快”及“稿”字邮票都属于无面值免资邮票。美国自1978年至1985年间陆续发行一组无面值邮票,票面上印有“A”“B”“C”“D”字样,分别代表面值15、18、20、22美分。这是因为美国邮政部门要市调整信函邮资,但在印制邮票时,新的信函邮资未最后确定,不能往邮票上印新面值;但若在邮资确定后再印,邮票又无法供应。因此,才发行这种无面值的代字邮票。研究邮票面值可以了解一个国家币值变化的情况。

(四)邮票上的齿孔:为了方便邮票的撕开,在整张邮票的各枚之间用打孔器打出孔洞,分撕后,单枚邮票边缘凹进的半圆形部分称孔,凸出的部分称齿,合称为齿孔。英国黑便士邮票问世时没有齿孔,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必须用剪刀一枚一枚剪开。 直到1854年英国才出现打齿孔的邮票。根据齿孔的形态,齿孔分为:光齿、毛齿、盲齿和漏齿。光齿:是在邮票打孔后,齿孔中的圆形纸屑完全脱落,孔洞边缘光洁,称光齿。毛齿:齿孔中纸屑未完全脱落,孔洞边缘不光洁,呈毛状,称毛齿。盲齿:在邮票打孔后,只有印痕,齿孔中的纸屑没有脱落,孔未通透,称盲齿。漏齿:应该打孔而漏打齿孔的,称漏齿。齿孔度数,是表示齿孔的量度,测量方法是把邮票放在量齿尺上,看在2厘米的长度内有几个齿和几个孔。如一枚邮票有12个齿和12个孔,那么这枚邮票的齿孔度数就是12度;如有11个齿和12个孔,那么这枚邮票就是11 1/2度。测量齿孔度数的方法是法国集邮家勒格拉于1866年提出的,一直沿用至今。测量齿孔度数是研究邮票的一项内容,也是鉴别邮票真伪和区分不同版次的重要依据之一。我国邮票的齿孔大多数是11度、11 1/2度、12 1/2度和14度。

(五)邮票的版铭:在整张邮票纸边上印有邮票编号、版号、张号、色标、设计者和印刷厂名等,统称版铭。版铭是研究邮票的重要资料,因此,很多集邮者都喜欢收集带版铭的邮票。如:我国1981后4月29日发行的J63《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展览.日本》邮票,在整张纸边上印有鸡、金鱼、风筝、天坛、蝴蝶等各种图案以及印有邮票名称、设计者、印刷厂名、版号、张号、色标等等。这些版铭被集邮家看作是重要的集邮资料。有的邮学家说,这是印刷厂送给集邮者的礼物,是研究邮票版式和邮票印刷的重要依据。

(六)邮票上的水印:邮票是预付邮资的凭证。为了防止伪造,在造纸过程中,用特殊方法加压在纸里的一种标记,称水印。水印是一种无色标志,多为简单图案。在一整张邮票上,只有一个水印图案叫全张水印。水印图案在全张邮票中重复出现叫复式水印,水印的图案多种多样,如皇冠、太阳、月亮、太极图等等。英国于1840年5月6日发行的黑便士邮票上就是以皇冠为图案的水印。1885年我国大清邮政发行的小龙邮票和1898年发行的蟋龙邮票是以太极图为图案的水印。邮票上的水印很容易识别,在阳光或灯光下仔细看邮票背面就能发现。对不太明显的水印,可在邮票背面略喷一点汽油,水印立即会呈现出来。汽油挥发快,对邮票和背胶并无损害,有经验的集邮家一般都 采用这种办法识别邮票上的水印。水印是研究和鉴定邮票真伪以及版别、发行年代的重要依据。

(七)邮票上的志号: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在票面底部印有邮票发行序号和年代,称志号。如1952年7月7日发行的,《抗日战争十五周年纪念》邮票,在邮票底部左边印有“纪16.4—1”“纪16”表示这套邮票是纪念邮票的第16套;“4—1”表示这套邮票有4枚,这是第一枚。邮票底部右边印有“(78)1952”,(78)表示管枚邮票在纪念邮票里的总编号,“1952”是这套邮票的印制年代。我国首次便使用“纪”字头发行邮票,是从1949年10月8日的纪1《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始,到1967年3月10日纪124《向32111英雄钻井队学习》邮票止。其间共发行“纪”字头的纪念邮票124套。特种邮票的表示方法与纪念邮票相同,只是将“纪”字改训“特”字。从1967年4月至1970年1月发行的邮票取消了这种志号。从1970年8月至1973年10 月发行的邮票,在邮票底部左边又印上新编的连续号,右边印有印制个代。例如,《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邮票底部左边的“(1)”,是连续编号,“1970”是印制年份。从1974年开始,邮票编号又使用“J”表示纪念邮票,“T”表示特种邮票。例如,1974年5月15日发行的《万国邮政联盟成立一百周年纪念》邮票。底部左边印有“J1(3—1)”,“J”表示纪念邮票,“1”是第一套。(3—1)表示这套邮票共3枚,这是其中第一枚。邮票底部右边印有“1974”是印制年份。邮票志号是新中国邮票上特有的标志。这种志号对收集邮票很方便,不必查看邮票目录就能了解每枚邮票的印制年份、全套枚数、总编号。

(八)邮票品相: 集邮的人都非常讲究邮票品相。所谓邮票品相,就是邮票的相貌。衡量一枚邮票的品相有以下几点:新票:票面完整,没有破损,没有折痕,图案端正,颜色鲜艳,不褪色变色;齿孔完整,不缺角;背胶完好。 旧票:票面完好,不揭薄,邮戳清晰,邮戳销于邮票一角(约占票面的1/4左右),这样的邮票为上品;邮戳轻印不损害票面美观为中品;邮戳重油影响图案美观为下品;如果是研究邮戳,以全戳为好,要能看见邮戳上的地名、年、月、日、时。这主要由收藏的目的来定。在收集邮票时要注意邮票品相,不要用手抓取邮。用手抓取邮票易折角断齿。手上有汗,接触邮票会使票面失去原来的光泽。要使用镊子。集邮用的镊子尖端扁平、圆滑、无绣、松紧适度。邮票品相好坏,是相对而言的。一般的邮票容易得到,就可以挑选。凡是图案相同的,可以比较一下品相好坏,尽量把品相次的剔出去,把好的收藏起来。如果一枚邮票极为难得,能收藏一枚已经很珍贵了,对品相则不必苛求。倘若非品相好者不取,那么,就很难如愿以偿了。常见的邮票品相不佳有以下几种:(1)破损 在撕邮票时,用力过猛,把邮票边缘撕破(在分撕邮票时,按照齿孔多折几次,用力要均匀,不宜过猛)。(2)折痕 在用镊子夹取邮票时,用力不均,造成折痕。信销票的折痕大多数是因为贴票时或在信件传递过程中受折而出现的(一般的软折痕用水浸泡后重新压平,可以消除)。(3)齿孔不全 齿孔短缺,有部分漏齿、缺齿、断齿。(4)揭薄 在揭取邮票时,由于浸泡不透,造成票背纸质受伤变薄或揭成两层。(5)擦伤 信件在邮递过程中,邮票画面被磨损。(6)霉点 邮票受潮或背胶变质引起发霉,形成霉点或黑色斑点。(7)墨渍 墨水或墨汁被弄到邮票上(把食盐放在热水里,将邮票浸泡一下,墨渍会褪去)。(8)油墨过浓 盖戳时油墨过浓,使邮票图案弄得模糊不清。(9)指纹 用手拿取邮票时,手指上的油渍或汗液弄脏了画面。(10)褪色 邮票长时间受灯光或太阳光照射,使原刷色褪色或变色(注意邮票不宜长时间被强光照射)。为了保持邮票清洁、完好、美观,对以上容易损伤邮票品相的可能性要防止。

邮票的一些小知识!

很抱歉
邮票这玩意太博大了,说三天三夜都可以。
最好你可以缩小一些范围,这样方便回答你。

小知识:
贴在信封上,用来寄信。

关于邮票的资料

  世界上第一枚邮票诞生在英国<1840年5月6日发行>.设计者是“邮票之父”--罗兰·希尔。当时采用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岁时的肖像作为图案,面值为1便士,用黑色印刷称为“黑便士”邮票。此邮票是无齿的,全张为240枚(20X12),使用时要剪开.此邮票采用雕刻版印刷,涂有背胶,为防止伪造,使用权用了皇冠水印纸。由于是第一次发行邮票,邮票上没有国名,这一先例成了英国邮票的一个惯例,一直到现在都不印英国国名。这种邮票还有一套编号的方法:每枚邮票的左、右下角,各有一个字母,左边一个表示所在的行数(A~T),右边字母表示所在列数(A~L)。根据这两个字母就可以知道该枚邮票在整张中的位置,邮票上方两角各有一个“马尔他十字”作为装饰。过了一百多年后,瑞士邮商大卫·费莱汶发现一枚黑便士实寄封,邮戳竟然是1840年5月1日,比官方记录的发行日早了五天。   关于邮票的起源流传着一个故事: 十九世纪初的一天,在英国的一个乡间,邮差给一位少女送来一封信,照例向她收邮资,可是这个少女只在信封上瞥了一眼,却拒不收信,也不交邮费。邮差便和她争执起来,这时恰有一个叫罗兰·希尔的人散步走到这里,当他得知姑娘因付不起邮费,执意不肯收信时,便替这位少女交纳了邮费。这位少女很感激他的帮助,并向他叙说了拒收来信的秘密:“因为我没有那么多的钱交纳邮费,所以事先与我那远方的未婚夫约好,如果他一切安好,就在信封上画一个暗记。我看到这个记号,知道他一切平安,就没必要交那么多的钱收信了。”这件事启迪了罗兰·希尔。他看到按路程远近向收信人收取邮费的办法漏洞太多,于是提出改革邮政的方案——由寄信人买邮票贴在信封上,表明邮资已付,不再由收信人付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