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的使用迅速得到了普及,并成为世界各国邮政服务的标准方式。总的来说,罗兰·希尔的发明对全球邮政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邮件的传递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和经济。1653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把在巴黎地区开办邮政的物权赐给维拉叶。维拉叶采用一种名为邮资付讫证的标签,出信给用户。1854年,英国正式发行了有齿邮票。此后,瑞典、挪威、美国、加拿大等国也相继开始发行。这枚邮票一直沿用了40年之久,在邮票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邮票的发明人是谁?
邮票的发明人是英国人罗兰·希尔(Rowland Hill)。
邮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的英国。当时,邮政服务是由政府垄断的,邮费按照信件的重量和距离计算,由邮递员在送信时收取。这种邮费计算方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因此,罗兰·希尔提出了邮票的构想,建议邮费应该由寄信人在邮局预先支付,并使用邮票作为已付邮费的凭证。
希尔的提议得到了英国政府的支持,1840年,英国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邮票。这枚邮票采用黑色印刷,面值以便士计量,非常方便实用。邮票的使用迅速得到了普及,并成为世界各国邮政服务的标准方式。 总的来说,罗兰·希尔的发明对全球邮政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邮件的传递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和经济。
邮票是谁发明的
邮票是国家(地区)邮政主管部门发行的预付邮资凭证。邮票的雏形最早出现于17世纪中叶。1653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把在巴黎地区开办邮政的物权赐给维拉叶。维拉叶在巴黎设立了“小邮局”,还在街道设立了邮政信箱,每天收取、投递信件。维拉叶采用一种名为邮资付讫证的标签,出信给用户。寄信人把邮资付讫证套在或贴在信封上,写目寄信日期,把信件放入信箱。邮局收取信件以后便把邮资付讫证撕毁,然后把信件投送给收信人。这种邮资付讫证的标签,可说是邮票的前身。这种标签随用随撕毁,没有留传下来。
1814年,意大利撒丁尼亚王国邮政仿效维拉叶的邮资付讫证的标签,发行了邮戳纸,作为预付邮资的凭证,在各地邮局出售。寄信人将邮戳纸贴在信上,即可将信寄出。邮资是根据邮递路程计算的。邮戳纸的面值分为15分、25分、50分其邮戳形状不同:15分为 圆形、25分和50分为八角形。图案均为吹着号角的骑马信差奔驰送 信的情景。邮戳纸用光滑的白纸印制,面值和图案均为蓝色。纸内有水印。邮戳纸发行量颢大,由于使用时间很短,留传下来的很少。
英国发行世界上第一种邮票后,各国邮政纷纷仿效。20世纪90年代初,发行邮票的国家和地区已达230多个。
邮票的使用给邮政服务带来了极大方便,促进了邮政事业的发展。邮票的基本功能是邮资凭证,同时,又派生出其他一些功能;画面具有广泛的宣传和传播知识的作用;图案瑰丽,印制精美,具有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邮票被投放集邮市场后,便成为一种特殊商品;在某种情况下,它又是历史文物或历史研究资料。
邮票诞生以来,随着邮政业务的发展和集邮活动的开展,邮票发行事业越来越受到各国邮政主管部门的重视。各国邮政一方面注重邮票题目的选择,想方设法提高邮票图案的设计水平;另一方面,又尽量采用先进的原材料和印刷工艺,使邮票印刷质量不断提高。
带齿孔的邮票是怎样发明的
当时的邮票是没有齿孔的。邮局工作人员要用剪刀把印成一大张的邮票剪开,然后再出售给用户。直到1848年,英国发明家亨利·阿察尔发明了邮票齿孔,才解决了这一问题。1848年的一天,阿察尔在伦敦一家小酒家喝酒,目睹一位顾客将信装入信封内,然后从手提包里取出一大版邮票。他想裁下一张邮票,可一时找不到剪刀,便向老板来借。不料老板也没有剪刀。那位顾客从衣襟上取下别在西装领带上的一根别针,用针尖在邮票之间的连接处,扎了一连串的小孔,然后轻轻一撕,就完整地撕下了一张邮票。
阿察尔联想起车票票根上的齿孔。他想:如果能制造一台打孔机,在两张相邻邮票连接处都打上齿孔,使用起来就方便了。经过一番努力,一台装有两个滚轮切刀的打孔机被研制出来,它能打出由短切口组成的横向和纵向的齿孔。
1854年,英国正式发行了有齿邮票。此后,瑞典、挪威、美国、加拿大等国也相继开始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