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纸币收藏

以前的邮票是干嘛的 邮票的作用是什么?邮票用一次之后还能再用吗?

时间:2024-03-25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61 栏目名: 纸币收藏 文档下载

邮票是收藏品,集邮已经成为世界重要风潮之一。英国现行的纪念邮票印有英女王头像以代替国名。以上使用不符合规定的邮资凭证的,邮局不予发寄,通知寄件人限期撤回,并处以应付邮资十倍的罚款,所罚款上缴国库。收信人以支付不起邮费为由而拒收信件,自然免不了引起争执。黑便士发行前,英国已有邮政服务。於是,罗兰希尔想出一讨套妥善又制度的方法。向政府提出预付邮资和统一邮资的建议。

邮票是干什么用的

邮票,是邮政机关发行,供寄递邮件贴用的邮资凭证。发送者为邮政服务付费的一种形式,发送者会将邮票贴在信件上,再由邮局盖章(通常是邮戳)销值,以用于在邮件被寄出前,证明寄邮人已支付全部或部分传递费用。为方便使用,邮票四周一般会打上齿孔,背面则加上一层背胶。

邮票的方寸空间,常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科技、经济、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等特色,这让邮票除了邮政价值之外还有收藏价值。邮票也是某些国家或地区重要的财源来源。收藏邮票的爱好叫集邮。

世界上的第一枚邮票是英国的黑便士。邮票发行由国家管理,通常是国家主权的象征,甚至是某些国家重要的财源,如列支敦士登。邮票是收藏品,集邮已经成为世界重要风潮之一。1840年5月6日世界上第一批邮票诞生。

中国最早的邮票是清朝的大龙邮票。 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巨变”大型邮票展11日在比利时鲁汶大学开幕,精挑细选的188枚邮票让观众重温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历史性巨变。

扩展资料

邮票图案:指邮票票面,一般由与邮票发行目的相关的图案、国名、面值 、说明文字及边饰等组成。世界各国的早期邮票图案都比较简单。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世界各国都把自己国家在政治、经济、国防、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历史地理、自然风光及珍贵的动物、植物等方面最有代表性的内容作为邮票图案。

邮票上的国名:指印在邮票票面上的国空或地区的名称。一般都以文字、缩写字母来表示国名。如:日本邮便、中国人民邮政。美国采用缩写字母USA、苏联采用缩写字母CCCP来表示国名。还有些国家用特殊符号来表示,如英国早期邮票采用英王头像作标志。英国现行的纪念邮票印有英女王头像以代替国名。识别邮票上的国名,可以了解有关国家的地理、历史、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知识。

邮票的版铭:在整张邮票纸边上印有邮票编号、版号、张号、色标、设计者和印刷厂名等,统称版铭。版铭是研究邮票的重要资料,因此,很多集邮者都喜欢收集带版铭的邮票。

邮票上的水印:邮票是预付邮资的凭证。为了防止伪造,在造纸过程中,用特殊方法加压在纸里的一种标记,称水印。水印是一种无色标志,多为简单图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邮票 (供寄递邮件贴用的邮资凭证)

邮票的作用是什么?邮票用一次之后还能再用吗?

邮票的作用:
1.邮票是国家邮政机关发行,供寄递邮件时贴用的邮资凭证,是有价证券。
2.邮票作为国家名片,亦可以当作国家的宣传工具,记载历史。
3.集邮收藏作用。
4.作为世界文化交流的一个工具。

邮票不允许重复使用
《邮政法》第十七条规定:邮票、邮资信封、邮资明信片、邮资邮简等邮资凭证由国务院邮政主管部门发行,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伪造。《国内邮件处理规则》第三十条规定:在邮票表面涂抹胶水、浆糊、粘贴透明胶带或剪贴拼补、伪造的邮票……以上使用不符合规定的邮资凭证的,邮局不予发寄,通知寄件人限期撤回,并处以应付邮资十倍的罚款,所罚款上缴国库。无法通知寄件人或逾期不办理撤回手续,保管期满作为无着邮件处理。

邮票的起源

邮票起源于邮政,是为了邮政通信的需要而产生的。邮票诞生前,欧洲各国邮政大多实行由收信人缴纳资费的方法,按路程远近确定邮费的多寡将邮费写在信封上,由送信人收取;有的国家还规定议员、大臣等政界要人寄信免资,因而整个邮政费用就压在一般平民用户身上。由于昂责的邮费超过了收信人的经济支付能力,所以寄信收信双方常将事先约定的信号标在信封上。收信人以支付不起邮费为由而拒收信件,自然免不了引起争执。 为此,英国人罗兰·希尔从1835年开始研究英国的邮政改革问题,在1837年1月出版了著名的小册子:《邮政改革的重要性和实行办法》。在书里,他提出了邮政改革的建议:①由寄信人预付邮资;②英国本土范围内,邮寄重量每半盎司统一收取1便士邮资;③邮资收款问题“可以用一小块印上戳记的纸来解决”“这种纸大小与邮戳相仿,背面涂有一层薄胶,人们只要弄湿背胶就可以贴在信的背面,从而不必再到邮局面交信件。” 罗兰·希尔的3条建议,得到英国政府的赞赏,这就是现在作为各国邮政所沿用的由寄件人预付邮资,均一邮资制和背胶邮票。建议中的“只要弄湿背胶就可贴在信的背面”的“印上戳记的纸”就是1840年5月1日在伦敦发售的“黑便士”邮票,也就是流传至今让亿万人为之倾倒的邮票. 邮票的由来 世界第一枚邮票是在英国,在西元一八四零年五月六日发行维多利亚女王 像的邮票,这一枚邮 票鼻祖以黑色油墨印刷,面额一便士,世称「黑便士」.发明邮票的是罗兰希尔.罗兰希尔是 英国人,西元一七九五年诞生於英国密特兰城。黑便士发行前,英国已有邮政服务。当时手续复杂、邮资也很贵,是以路途的远近计算,不但 信里的附件要一件一件分开算,信封也要另外收费。所以当时人们写信大都不加封套以节省邮 资。当时的邮资是由收件人负担。由 於邮资太贵了,收件人常会因为付不起邮资而将信回。 有些人甚至想办法取巧,互相约定在信上做暗号,收信人一看到封面就能猜到信的内容,也就 不必付钱收信。这样一来,信差就无法收到邮资,常常白跑一趟。 看到这种情形的罗兰希尔,就决定要改革纷乱的邮政。於是,罗兰希尔想出一讨套妥善又制度的方法。向政府提出预付邮资和统一邮资的建议。为了配合这个制度,罗兰希尔建议邮政局印 制邮票,每一枚面值一便士,作为预付邮资的凭证。由寄件者先付邮资,不管路程远近,在规 定的重量内的平信,一律收费一便士,卖给寄信人贴在信封上,做为邮资已付的标签。

邮票的来历。

最早,邮票一词是从英文POSTAGE.STAMP.直译来的,意思就是“邮资凭证“
我们知道,贴上邮票的信件,就像拥有了一张通行证,可以畅通无阻地传递到世界各地了。在邮票发明以前,收信人要付钱给邮递员作为邮费,可一些人经常付不起钱,让邮递员白辛苦一趟,把信退回去。后来有个叫罗兰·希尔的人建议政府印一些邮票,由寄信人购买邮票贴在信封上作为邮资已付的凭证。从此,就产生了邮票。
1854年,英国发行了第一枚带有齿孔的邮票,方便了以前用剪刀把整张邮票一枚一枚剪开的麻烦。这是一个叫享利的人偶尔看到一位记者用别针在邮票的空隙间扎孔得到启示,回到家后制作了邮票打孔机,以后被正式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