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称之为大版和小版,而现在统一称为版式一、版式二、版式三等。小本票,又称邮票小册。为纪念这一中国对外交流史上的重大事件,中国邮电部决定于展览会开幕首日----1980年9月13日发行了J59《中华人民共和国展览会》纪念邮票一套2枚。第一枚“庆祝开幕”,面值8分,发行量1000万枚。这既是庆贺中国展览会开幕,又是象征着对美国人民的问候。第二枚“友好往来”,面值70分,发行量100万枚。
集邮常识小版大版
1. 邮票大版小版的含义邮票大版小版的叫法源于邮票的不同版式。以前称之为大版和小版,而现在统一称为版式一、版式二、版式三等。版式一为大版,版式二和版式三即所谓的小版。这种区分并不等同于以往的大版和小版,它们之间有着不同的概念。版式二的概念比小版更为广泛,它指的是多种版式的全版张邮票。由于版式多种多样,因此大小各异,不拘一格。而小版张通常指的是版式二中的邮票,它的特点是邮票枚数比邮局全张少,邮票的面值、票幅、刷色等与邮局全张相同。
2. 小版票、大版票和小本票的区别
小版张,有时又称小版票,由于版张小巧,设计新颖,所含信息量大,收藏亦方便,因此一直深受集邮者的欢迎。在邮票市场上,不少投资者喜欢将小版张成百成百枚地购进,因为升值空间巨大,不少人因此获得颇多。中邮网也同时提供这方面的投资咨询服务,成百枚地购进小版张,其价格将按照最低批发价来提供,请随时电话议价,单独下定单。
大版票就是版式比小版票含的票数多,这种一般都是邮局销售方便而制作的,不宜与收藏。
小本票:由数枚相同一面值或多种面值的邮票,连印在一起装订在小本册内,称小本票。小本票上的邮票与原邮票的图案、面值、刷色均相同,只是由于装订裁切往往有一边功两边无齿孔。小本票,又称邮票小册。为便于用户携带使用,将一种或几种常用面值的数枚邮票连印在一起,装订成小本册。其特点是:配有简单的或精美的封面、封底,并印有与邮票相关的图案或文字说明;小本里面的邮票与全版张的图案、面值、刷色等基本相同;通常邮票上有一边或二边无齿;一般按邮票面值出售。
3. 张和
你好, 一、大版张和大版票 1、大版张 大版张的规范叫法是:邮局全张。它是邮票印刷完成以后,发至邮局出售的整张邮票。通常四周都带有边纸,边纸上通常印有厂铭、色标、规矩线、印刷顺序号等等。 2、大版票 大版票是一种模糊的叫法,一般把邮局全张中邮票枚数较多的成为大版票,没有具体达到多少枚就叫大版票。
二、小版张和小版票 1、小版张 小版张是邮政部门为满足集邮者的需要,在已有邮局全张之外另印制的小开张邮票。小版张四周都印有边饰和特定的文字与图案。特点是:所含邮票的枚数比其邮局全张少,邮票的面值、票幅、刷色等与邮局全张相同。 2、小版票 小版票是一种模糊的叫法,一般把邮局全张中邮票枚数较少的成为小版票,没有具体少于多少枚就叫小版票。
4. 小版票大版票年册和套票都是什么,预定的时候怎么说
邮票印刷不是一枚一枚的印刷的,而是按纸张最大的开数一大张一大张的印刷的,然后再裁切成邮票的大版张(就是版式一,过去一般在30-100枚间,现在在12-20枚间)和小版张(版式二,一般在10枚以内)。按现在的情况看,这两种比年册和套票升值价值要高。原因是这两种东西不随便预订,为邮政炒作做准备。
去年及以前还是老订户(原来预定有大小版的订户)凭原预订证在预定下一年的,今年邮政又出新招,为了给人们造成邮票紧缺的假象,快速草草收场,硬是捏着两片装紧,还有老订户因故没在前几天去预订,就作废了他们的权利,也成了永远不能在预定大小版的人群了。
年册就是下一年发行的全年新邮带邮册,预订价位200元(邮票为180元,邮册价20元其中包括小本票),套票就是下一年的全年票不带册,预订价就是180元。这两种一人可以定5册或5套。套票都是在大版票上撕下来的。
对了,据说现在连套票和年册预订也结束了,往年都是要到本月15-20日结束,今年12月初就结束了。
5. 什么是中美小版邮票,中美小版邮票知识
俗称中美小版张邮票是指:1980年9月13日发行了J59 《中华人民共和国展览会》纪念邮票,为此而发行的小版张。 “中美小版张”是中国第一套形态性小版张邮票。 “中美小版张”是新中国唯一在国外比国内发行要多的一套邮票。 “中美小版张”是第一次出现有美国现代建筑的中国邮票。 “中美小版张”是中国第一套赴国外举办综合性展览会题材的邮票。
1980年9月13日至12月21日,为了让美国人民及西方社会了解中国的历史、经济、文化,中央决定以强大的宣传阵容,派遣各部委组团赴美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展览会”。巡回在美国旧金山、芝加哥、纽约三地举行,向美国人民及国际社会全面介绍古老中国的悠久历史风貌,和当代中国的经济、文化建设成就,以及介绍中国的改革开放形势和远景,这是我国首次在西方社会举办的大规模展览会。在中国对外开放和交流合作的历史上,对中美两国友谊上树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
为纪念这一中国对外交流史上的重大事件,中国邮电部决定于展览会开幕首日----1980年9月13日发行了J59 《中华人民共和国展览会》纪念邮票一套2枚。面值分别为8分和70分,影写版,齿孔11X11.5,票幅40X30mm,此规格邮票的整版为50枚(5X10),设计者卢天骄。
第一枚“庆祝开幕”,面值8分,发行量1000万枚。邮票主图是中国展览会大门的设计图样,它是这次展览会的标志之一,雕梁画栋,结构精巧,一副中国气派。大门门檐上悬挂着三只红色的大宫灯,这也是中国人表达喜庆热烈气氛的典型方式。邮票上面左右各有一个身着中国古代蓝色衣裙与飘带的“香音神”即飞天女神对称飘飞,两人以手托花篮相连接,各用另一只手把美丽的鲜花洒向人间。这一图案显然借鉴了中国古代伟大艺术宝库----敦煌壁画中对飞天女的描绘手法,线条流畅飘逸,色彩绚丽夺目,极富装饰美,同时也成功地烘托出喜庆热烈、幸福吉祥的气氛。图案正中嵌邮票名称、展览会日期与副标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展览会”,“1980.9-12 美国--旧金山--芝加哥--纽约”字样。这既是庆贺中国展览会开幕,又是象征着对美国人民的问候。整个画面设计对称和谐,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和艺术感染力。
第二枚“友好往来”,面值70分,发行量100万枚。邮票主图是中国的万里长城及周围红底英文金字“CHINA”构成的宣传图形,同样是这次展览会的标志之一;围绕该标志的是美国三座城市享誉世界的代表性建筑物:右上角的旧金山金门桥、中间左面的芝加哥大理石大厦(标准石油公司大楼)、右下角的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姐妹楼。三幢建筑以极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蓝色祥云联结起来,其间点缀着飞天撒下的鲜花,在中国邮票里第一次出现美国现代建筑。全套邮票真是古今相映、中西合璧。
为顺应展览会的需要而发行J59《中华人民共和国展览会》邮票小版张,俗称“中美小版张”,版式为12枚(4*3)的8分和70分不同面值邮票的小版张配成“对”为一整套,全张规格为180*125mm,在展览会上及国内同时出售。小版张在设计上有别于常规版式,在上方边纸加印中英文对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展览会”票名,两排字中间印一个红色的宫灯图展览会标志。下边纸的左、右各印“北京邮票厂”厂铭。
邮票的知识
邮票知识--------------------------------------------------------------------------------
(一)邮票图案:指邮票票面,一般由与邮票发行目的相关的图案、国名、面值 、说明文字及边饰等组成。世界各国的早期邮票图案都比较简单。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世界各国都把自已国家在政治、经济、国防、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历史地理、自然风光及珍贵的动物、植物等方面最有代表性的内容作为邮票图案。全世界已经发行30多万种邮票,图案的内容包罗万象。集邮者通过收集研究邮票图案能获得丰富的百科知识。因此,邮票图案是集邮者研究的主要对象。
(二)邮票上的国名: 指印在邮票票面上的国空或地区的名称。一般都以文字、缩写字母来表示国名。如:日本邮便、中国人民邮政。美国采用缩写字母USA、苏联采用缩写字母CCCP来表示国名。还有些国家用特殊符号来表示,如英国早期邮票采用英王头像作标志。英国现行的纪念邮票印有英女王头像以代替国名。识别邮票上的国名,可以了解有关国家的地理、历史、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知识。
(三)邮票面值:指印在邮票票面上的邮资金额及货币单位。世界各国大多以表示邮票面值的阿拉伯数字和本国货币单位组成邮票面值。如美国普通信函邮资为22美分,邮票面值即由阿拉伯数字22和C分组成。中国人民邮政普通信函邮资为8分,邮票面值由阿拉伯数字8和分组成。也有一些国家发行无面值邮票,如军用邮票、公事邮票等。我国1938年晋察冀边区发行的抗战军人纪念邮票和1943年淮南区发行的“平”、“机”、“快”及“稿”字邮票都属于无面值免资邮票。美国自1978年至1985年间陆续发行一组无面值邮票,票面上印有“A”“B”“C”“D”字样,分别代表面值15、18、20、22美分。这是因为美国邮政部门要市调整信函邮资,但在印制邮票时,新的信函邮资未最后确定,不能往邮票上印新面值;但若在邮资确定后再印,邮票又无法供应。因此,才发行这种无面值的代字邮票。研究邮票面值可以了解一个国家币值变化的情况。
(四)邮票上的齿孔:为了方便邮票的撕开,在整张邮票的各枚之间用打孔器打出孔洞,分撕后,单枚邮票边缘凹进的半圆形部分称孔,凸出的部分称齿,合称为齿孔。英国黑便士邮票问世时没有齿孔,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必须用剪刀一枚一枚剪开。 直到1854年英国才出现打齿孔的邮票。根据齿孔的形态,齿孔分为:光齿、毛齿、盲齿和漏齿。光齿:是在邮票打孔后,齿孔中的圆形纸屑完全脱落,孔洞边缘光洁,称光齿。毛齿:齿孔中纸屑未完全脱落,孔洞边缘不光洁,呈毛状,称毛齿。盲齿:在邮票打孔后,只有印痕,齿孔中的纸屑没有脱落,孔未通透,称盲齿。漏齿:应该打孔而漏打齿孔的,称漏齿。齿孔度数,是表示齿孔的量度,测量方法是把邮票放在量齿尺上,看在2厘米的长度内有几个齿和几个孔。如一枚邮票有12个齿和12个孔,那么这枚邮票的齿孔度数就是12度;如有11个齿和12个孔,那么这枚邮票就是11 1/2度。测量齿孔度数的方法是法国集邮家勒格拉于1866年提出的,一直沿用至今。测量齿孔度数是研究邮票的一项内容,也是鉴别邮票真伪和区分不同版次的重要依据之一。我国邮票的齿孔大多数是11度、11 1/2度、12 1/2度和14度。
(五)邮票的版铭:在整张邮票纸边上印有邮票编号、版号、张号、色标、设计者和印刷厂名等,统称版铭。版铭是研究邮票的重要资料,因此,很多集邮者都喜欢收集带版铭的邮票。如:我国1981后4月29日发行的J63《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展览.日本》邮票,在整张纸边上印有鸡、金鱼、风筝、天坛、蝴蝶等各种图案以及印有邮票名称、设计者、印刷厂名、版号、张号、色标等等。这些版铭被集邮家看作是重要的集邮资料。有的邮学家说,这是印刷厂送给集邮者的礼物,是研究邮票版式和邮票印刷的重要依据。
(六)邮票上的水印:邮票是预付邮资的凭证。为了防止伪造,在造纸过程中,用特殊方法加压在纸里的一种标记,称水印。水印是一种无色标志,多为简单图案。在一整张邮票上,只有一个水印图案叫全张水印。水印图案在全张邮票中重复出现叫复式水印,水印的图案多种多样,如皇冠、太阳、月亮、太极图等等。英国于1840年5月6日发行的黑便士邮票上就是以皇冠为图案的水印。1885年我国大清邮政发行的小龙邮票和1898年发行的蟋龙邮票是以太极图为图案的水印。邮票上的水印很容易识别,在阳光或灯光下仔细看邮票背面就能发现。对不太明显的水印,可在邮票背面略喷一点汽油,水印立即会呈现出来。汽油挥发快,对邮票和背胶并无损害,有经验的集邮家一般都 采用这种办法识别邮票上的水印。水印是研究和鉴定邮票真伪以及版别、发行年代的重要依据。
(七)邮票上的志号: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在票面底部印有邮票发行序号和年代,称志号。如1952年7月7日发行的,《抗日战争十五周年纪念》邮票,在邮票底部左边印有“纪16.4—1”“纪16”表示这套邮票是纪念邮票的第16套;“4—1”表示这套邮票有4枚,这是第一枚。邮票底部右边印有“(78)1952”,(78)表示管枚邮票在纪念邮票里的总编号,“1952”是这套邮票的印制年代。我国首次便使用“纪”字头发行邮票,是从1949年10月8日的纪1《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始,到1967年3月10日纪124《向32111英雄钻井队学习》邮票止。其间共发行“纪”字头的纪念邮票124套。特种邮票的表示方法与纪念邮票相同,只是将“纪”字改训“特”字。从1967年4月至1970年1月发行的邮票取消了这种志号。从1970年8月至1973年10 月发行的邮票,在邮票底部左边又印上新编的连续号,右边印有印制个代。例如,《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邮票底部左边的“(1)”,是连续编号,“1970”是印制年份。从1974年开始,邮票编号又使用“J”表示纪念邮票,“T”表示特种邮票。例如,1974年5月15日发行的《万国邮政联盟成立一百周年纪念》邮票。底部左边印有“J1(3—1)”,“J”表示纪念邮票,“1”是第一套。(3—1)表示这套邮票共3枚,这是其中第一枚。邮票底部右边印有“1974”是印制年份。邮票志号是新中国邮票上特有的标志。这种志号对收集邮票很方便,不必查看邮票目录就能了解每枚邮票的印制年份、全套枚数、总编号。
(八)邮票品相: 集邮的人都非常讲究邮票品相。所谓邮票品相,就是邮票的相貌。衡量一枚邮票的品相有以下几点:新票:票面完整,没有破损,没有折痕,图案端正,颜色鲜艳,不褪色变色;齿孔完整,不缺角;背胶完好。 旧票:票面完好,不揭薄,邮戳清晰,邮戳销于邮票一角(约占票面的1/4左右),这样的邮票为上品;邮戳轻印不损害票面美观为中品;邮戳重油影响图案美观为下品;如果是研究邮戳,以全戳为好,要能看见邮戳上的地名、年、月、日、时。这主要由收藏的目的来定。在收集邮票时要注意邮票品相,不要用手抓取邮。用手抓取邮票易折角断齿。手上有汗,接触邮票会使票面失去原来的光泽。要使用镊子。集邮用的镊子尖端扁平、圆滑、无绣、松紧适度。邮票品相好坏,是相对而言的。一般的邮票容易得到,就可以挑选。凡是图案相同的,可以比较一下品相好坏,尽量把品相次的剔出去,把好的收藏起来。如果一枚邮票极为难得,能收藏一枚已经很珍贵了,对品相则不必苛求。倘若非品相好者不取,那么,就很难如愿以偿了。常见的邮票品相不佳有以下几种:(1)破损 在撕邮票时,用力过猛,把邮票边缘撕破(在分撕邮票时,按照齿孔多折几次,用力要均匀,不宜过猛)。(2)折痕 在用镊子夹取邮票时,用力不均,造成折痕。信销票的折痕大多数是因为贴票时或在信件传递过程中受折而出现的(一般的软折痕用水浸泡后重新压平,可以消除)。(3)齿孔不全 齿孔短缺,有部分漏齿、缺齿、断齿。(4)揭薄 在揭取邮票时,由于浸泡不透,造成票背纸质受伤变薄或揭成两层。(5)擦伤 信件在邮递过程中,邮票画面被磨损。(6)霉点 邮票受潮或背胶变质引起发霉,形成霉点或黑色斑点。(7)墨渍 墨水或墨汁被弄到邮票上(把食盐放在热水里,将邮票浸泡一下,墨渍会褪去)。(8)油墨过浓 盖戳时油墨过浓,使邮票图案弄得模糊不清。(9)指纹 用手拿取邮票时,手指上的油渍或汗液弄脏了画面。(10)褪色 邮票长时间受灯光或太阳光照射,使原刷色褪色或变色(注意邮票不宜长时间被强光照射)。为了保持邮票清洁、完好、美观,对以上容易损伤邮票品相的可能性要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