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纸币收藏

武术邮票知识(SD卡有哪几种品牌各自的价格?)

时间:2024-04-06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纸币收藏 文档下载

世界各国大多以表示邮票面值的阿拉伯数字和本国货币单位组成邮票面值。中国人民邮政普通信函邮资为8分,邮票面值由阿拉伯数字8和分组成。齿孔度数,是表示齿孔的量度,测量方法是把邮票放在量齿尺上,看在2厘米的长度内有几个齿和几个孔。其间共发行“纪”字头的纪念邮票124套。例如,1974年5月15日发行的《万国邮政联盟成立一百周年纪念》邮票。邮票志号是新中国邮票上特有的标志。

邮票的相关知识?

一)邮票图案:指邮票票面,一般由与邮票发行目的相关的图案、国名、面值 、说明文字及边饰等组成。世界各国的早期邮票图案都比较简单。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世界各国都把自已国家在政治、经济、国防、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历史地理、自然风光及珍贵的动物、植物等方面最有代表性的内容作为邮票图案。全世界已经发行30多万种邮票,图案的内容包罗万象。集邮者通过收集研究邮票图案能获得丰富的百科知识。因此,邮票图案是集邮者研究的主要对象。

(二)邮票上的国名: 指印在邮票票面上的国空或地区的名称。一般都以文字、缩写字母来表示国名。如:日本邮便、中国人民邮政。美国采用缩写字母USA、苏联采用缩写字母CCCP来表示国名。还有些国家用特殊符号来表示,如英国早期邮票采用英王头像作标志。埋竖英国现行的纪念邮票印有英女王头像以代替国名。识别邮票上的国名,可以了解有关国家的地理、历史、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知识。

(三)邮票面值:指印在邮票票面上的邮资金额及货币单位。世界各国大多以表示邮票面值的阿拉伯数字和本国货币单位组成邮票面值。如美国普通信函邮资为22美分,邮票面值即由阿拉伯数字22和C分组成。中国人民邮政普通信函邮资为8分,邮票面值由阿拉伯数字8和分组成。也有一些国家发行无面值邮票,如军用邮票、公事邮票等。我国1938年晋察冀边区发行的抗战军人纪念邮票和1943年淮南区发行的“平”、“机”、“快”及“稿”字邮票都属于无面值免资邮票。美国自1978年至1985年间陆续发行一组无面值邮票,票面上印有“A”“B”“C”“D”字样,分别代表面值15、18、20、22美分。这是因为美国邮政部门要市调整信函邮资,但在印制邮票时,新的信函邮资未最后确定,不能往邮票上印新面值;但若在邮资确定后再印,邮票又无法供应。因此,才发行这种无面值的代字邮票。研究邮票面值可以了解一个国家币值变化的情况。

(四)邮票上的齿孔:为了方便邮票的撕开,在整张邮票的各枚之间用打孔器打出孔洞,分撕后,单枚邮票边缘凹进的半圆形部分称孔弯毕大,凸出的部分称齿,合称为齿孔。英国黑便士邮票问世时没有齿孔,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必须用剪刀一枚一枚剪开。 直到1854年英国才出现打齿孔数备的邮票。根据齿孔的形态,齿孔分为:光齿、毛齿、盲齿和漏齿。光齿:是在邮票打孔后,齿孔中的圆形纸屑完全脱落,孔洞边缘光洁,称光齿。毛齿:齿孔中纸屑未完全脱落,孔洞边缘不光洁,呈毛状,称毛齿。盲齿:在邮票打孔后,只有印痕,齿孔中的纸屑没有脱落,孔未通透,称盲齿。漏齿:应该打孔而漏打齿孔的,称漏齿。齿孔度数,是表示齿孔的量度,测量方法是把邮票放在量齿尺上,看在2厘米的长度内有几个齿和几个孔。如一枚邮票有12个齿和12个孔,那么这枚邮票的齿孔度数就是12度;如有11个齿和12个孔,那么这枚邮票就是11 1/2度。测量齿孔度数的方法是法国集邮家勒格拉于1866年提出的,一直沿用至今。测量齿孔度数是研究邮票的一项内容,也是鉴别邮票真伪和区分不同版次的重要依据之一。我国邮票的齿孔大多数是11度、11 1/2度、12 1/2度和14度。

(五)邮票的版铭:在整张邮票纸边上印有邮票编号、版号、张号、色标、设计者和印刷厂名等,统称版铭。版铭是研究邮票的重要资料,因此,很多集邮者都喜欢收集带版铭的邮票。如:我国1981后4月29日发行的J63《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展览.日本》邮票,在整张纸边上印有鸡、金鱼、风筝、天坛、蝴蝶等各种图案以及印有邮票名称、设计者、印刷厂名、版号、张号、色标等等。这些版铭被集邮家看作是重要的集邮资料。有的邮学家说,这是印刷厂送给集邮者的礼物,是研究邮票版式和邮票印刷的重要依据。

(六)邮票上的水印:邮票是预付邮资的凭证。为了防止伪造,在造纸过程中,用特殊方法加压在纸里的一种标记,称水印。水印是一种无色标志,多为简单图案。在一整张邮票上,只有一个水印图案叫全张水印。水印图案在全张邮票中重复出现叫复式水印,水印的图案多种多样,如皇冠、太阳、月亮、太极图等等。英国于1840年5月6日发行的黑便士邮票上就是以皇冠为图案的水印。1885年我国大清邮政发行的小龙邮票和1898年发行的蟋龙邮票是以太极图为图案的水印。邮票上的水印很容易识别,在阳光或灯光下仔细看邮票背面就能发现。对不太明显的水印,可在邮票背面略喷一点汽油,水印立即会呈现出来。汽油挥发快,对邮票和背胶并无损害,有经验的集邮家一般都 采用这种办法识别邮票上的水印。水印是研究和鉴定邮票真伪以及版别、发行年代的重要依据。

(七)邮票上的志号: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在票面底部印有邮票发行序号和年代,称志号。如1952年7月7日发行的,《抗日战争十五周年纪念》邮票,在邮票底部左边印有“纪16.4—1”“纪16”表示这套邮票是纪念邮票的第16套;“4—1”表示这套邮票有4枚,这是第一枚。邮票底部右边印有“(78)1952”,(78)表示管枚邮票在纪念邮票里的总编号,“1952”是这套邮票的印制年代。我国首次便使用“纪”字头发行邮票,是从1949年10月8日的纪1《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始,到1967年3月10日纪124《向32111英雄钻井队学习》邮票止。其间共发行“纪”字头的纪念邮票124套。特种邮票的表示方法与纪念邮票相同,只是将“纪”字改训“特”字。从1967年4月至1970年1月发行的邮票取消了这种志号。从1970年8月至1973年10 月发行的邮票,在邮票底部左边又印上新编的连续号,右边印有印制个代。例如,《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邮票底部左边的“(1)”,是连续编号,“1970”是印制年份。从1974年开始,邮票编号又使用“J”表示纪念邮票,“T”表示特种邮票。例如,1974年5月15日发行的《万国邮政联盟成立一百周年纪念》邮票。底部左边印有“J1(3—1)”,“J”表示纪念邮票,“1”是第一套。(3—1)表示这套邮票共3枚,这是其中第一枚。邮票底部右边印有“1974”是印制年份。邮票志号是新中国邮票上特有的标志。这种志号对收集邮票很方便,不必查看邮票目录就能了解每枚邮票的印制年份、全套枚数、总编号。

(八)邮票品相: 集邮的人都非常讲究邮票品相。所谓邮票品相,就是邮票的相貌。衡量一枚邮票的品相有以下几点:新票:票面完整,没有破损,没有折痕,图案端正,颜色鲜艳,不褪色变色;齿孔完整,不缺角;背胶完好。 旧票:票面完好,不揭薄,邮戳清晰,邮戳销于邮票一角(约占票面的1/4左右),这样的邮票为上品;邮戳轻印不损害票面美观为中品;邮戳重油影响图案美观为下品;如果是研究邮戳,以全戳为好,要能看见邮戳上的地名、年、月、日、时。这主要由收藏的目的来定。在收集邮票时要注意邮票品相,不要用手抓取邮。用手抓取邮票易折角断齿。手上有汗,接触邮票会使票面失去原来的光泽。要使用镊子。集邮用的镊子尖端扁平、圆滑、无绣、松紧适度。邮票品相好坏,是相对而言的。一般的邮票容易得到,就可以挑选。凡是图案相同的,可以比较一下品相好坏,尽量把品相次的剔出去,把好的收藏起来。如果一枚邮票极为难得,能收藏一枚已经很珍贵了,对品相则不必苛求。倘若非品相好者不取,那么,就很难如愿以偿了。常见的邮票品相不佳有以下几种:(1)破损 在撕邮票时,用力过猛,把邮票边缘撕破(在分撕邮票时,按照齿孔多折几次,用力要均匀,不宜过猛)。(2)折痕 在用镊子夹取邮票时,用力不均,造成折痕。信销票的折痕大多数是因为贴票时或在信件传递过程中受折而出现的(一般的软折痕用水浸泡后重新压平,可以消除)。(3)齿孔不全 齿孔短缺,有部分漏齿、缺齿、断齿。(4)揭薄 在揭取邮票时,由于浸泡不透,造成票背纸质受伤变薄或揭成两层。(5)擦伤 信件在邮递过程中,邮票画面被磨损。(6)霉点 邮票受潮或背胶变质引起发霉,形成霉点或黑色斑点。(7)墨渍 墨水或墨汁被弄到邮票上(把食盐放在热水里,将邮票浸泡一下,墨渍会褪去)。(8)油墨过浓 盖戳时油墨过浓,使邮票图案弄得模糊不清。(9)指纹 用手拿取邮票时,手指上的油渍或汗液弄脏了画面。(10)褪色 邮票长时间受灯光或太阳光照射,使原刷色褪色或变色(注意邮票不宜长时间被强光照射)。为了保持邮票清洁、完好、美观,对以上容易损伤邮票品相的可能性要防止。

邮票上的小知识

1. 关于邮票的一些小知识
世界上第一枚邮票是1840年5月1日英国印制的“黑便士”(无齿孔,面值1便士,邮票为黑色刷色),5月6日发行.

邮票具备:1.国铭,2.面值,3.齿孔,4.背胶,5.邮票专用纸,6.防伪措施(暗记、微缩字、异型齿孔、喷码等).

邮票有正方形、长方形、菱形、圆形、异形,印制材质也有用木材、塑料、绢绸、金属等.

邮票:1.按发行目的和用途分类有普票、纪念票、特种票、军用票、附捐票等.

2.按邮票形式分类有小型张、小全张、小本票、无齿孔邮票、盘卷邮票、盲文邮票、邮资机券、电子邮票等.

按发行形式分类,按发行机构分类……
2. 邮票的小知识有哪些
邮票图案:指邮票票面,一般由与邮票发行目的相关的图案、国名、面值 、说明文字及边饰等组成。

世界各国的早期邮票图案都比较简单。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世界各国都把自己国家在政治、经济、国防、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历史地理、自然风光及珍贵的动物、植物等方面最有代表性的内容作为邮票图案。

全世界已经发行30多万种邮票,图案的内容包罗万象。集邮者通过收集研究邮票图案能获得宴则丰富的百科知识。

因此大派,邮票图案是集邮者研究的主要对象。 邮票上的国名: 指印在邮票票面上的国空或地区的名称。

一般都以文字、缩写字母来表示国名。如:日本邮便、中国人民邮政。

美国采用缩写字母USA、苏联采用缩写字母CCCP来表示国名。还有些国家用特殊符号来表示,如英国早期邮票采用英王头像作标志。

英国现行的纪念邮票印有英女王头像以代替国名。识别邮票上的国名,可以了解有关国家的地理、历史、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知识。

邮票的版名:在整张邮票纸边上印有邮票编号、版号、张号、色标、设计者和印刷厂名等,统称版铭。版铭是研究邮票的重要资料,因此,很多集邮者都喜欢收集带版铭的邮票。

如:我国1981后4月29日发行的J63《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展览.日本》邮票,在整张纸边上印有鸡、金鱼、风筝、天坛、蝴蝶等各种图案以及印有邮票名称、设计者、印刷厂名、版号、张号、色标等等。这些版铭被集邮家看作是重要的集邮资料。

有的邮学家说,这是印刷厂送给集邮者的礼物,是研究邮票版式和邮票印刷的重要依据。 邮票上的水印:邮票是预付邮资的凭证。

为了防止伪造,在造纸过程中,用特殊方法加压在纸里的一种标记,称水印。水印是一种无色标志,多为简单图案。

在一整张邮票上,只有一个水印图案叫全张水印。水印图案在全张邮票中重复出现叫复式水印,水印的图案多种多样,如皇冠、太阳、月亮、太极图等等。

英国于1840年5月6日发行的黑便士邮票上就是以皇冠为图案的水印。1885年我国大清邮政发行的小龙邮票和1898年发行的蟋龙邮票是以太极图为图案的水印。

邮票上的水印很容易识别,在阳光或灯光下仔细看邮票背面就能发现。对不太明显的水印,可在邮票背面略喷一点汽油,水印立即会呈现出来。

汽油挥发快,对邮票和背胶并无损害,有经验的集邮家一般都 采用这种办法识别邮票上的水印。水印是研究和鉴定邮票真伪以及版别、发行年代的重要依据。

邮票上的志号: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在票面底部印有邮票发行序号和年代,称志号。如1952年7月7日发行的,《抗日战争十五周年纪念》邮票,在邮票底部左边印有“纪16.4—1”“纪16”表示这套邮票是纪念邮票的第16套;“4—1”表示这套邮票有4枚,这是第一枚。

邮票底部右边印有“(78)1952”,(78)表示管枚邮票在纪念邮票里的总编号,“1952”是这套邮票的印制年代。我国首次便使用“纪”字头发行邮票,是从1949年10月8日的纪1《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始,到1967年3月10日纪124《向32111英雄钻井队学习》邮票止。

其间共发行“纪”字头的纪念邮票124套。特种邮票的表示方法与纪念邮票相同,只是将“纪”字改训“特”字。

从1967年4月至1970年1月发行的邮票取消了这种志号。从1970年8月至1973年10 月发行的邮票,在邮票底部左边又印上新编的滚祥贺连续号,右边印有印制个代。

例如,《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邮票底部左边的“(1)”,是连续编号,“1970”是印制年份。从1974年开始,邮票编号又使用“J”表示纪念邮票,“T”表示特种邮票。

例如,1974年5月15日发行的《万国邮政联盟成立一百周年纪念》邮票。底部左边印有“J1(3—1)”,“J”表示纪念邮票,“1”是第一套。

(3—1)表示这套邮票共3枚,这是其中第一枚。邮票底部右边印有“1974”是印制年份。

邮票志号是新中国邮票上特有的标志。这种志号对收集邮票很方便,不必查看邮票目录就能了解每枚邮票的印制年份、全套枚数、总编号。

邮票品相: 集邮的人都非常讲究邮票品相。所谓邮票品相,就是邮票的相貌。

衡量一枚邮票的品相有以下几点:新票:票面完整,没有破损,没有折痕,图案端正,颜色鲜艳,不褪色变色;齿孔完整,不缺角;背胶完好。 旧票:票面完好,不揭薄,邮戳清晰,邮戳销于邮票一角(约占票面的1/4左右),这样的邮票为上品;邮戳轻印不损害票面美观为中品;邮戳重油影响图案美观为下品;如果是研究邮戳,以全戳为好,要能看见邮戳上的地名、年、月、日、时。

这主要由收藏的目的来定。在收集邮票时要注意邮票品相,不要用手抓取邮。

用手抓取邮票易折角断齿。手上有汗,接触邮票会使票面失去原来的光泽。

要使用镊子。集邮用的镊子尖端扁平、圆滑、无绣、松紧适度。

邮票品相好坏,是相对而言的。一般的邮票容易得到,就可以挑选。

凡是图案相同的,可以比较一下品相好坏,尽量把品相次的剔出去,把好的收藏起来。如果一枚邮票极为难得,能收藏一枚已经很珍贵了,对品相则不必苛求。

倘若非品相好者不取,那么,就很难如愿以偿了。
3. 关于邮票的知识
邮票(Stamp)是邮政机关发行,供寄递邮件贴用的邮资凭证.邮票是发送者为邮政服务付费的一种形式.发送者会将邮票贴在信件上,再由邮局盖章消值,以用于在邮件被寄出前,证明寄邮人已支付全部或部分传递费用.为方便使用,邮票四周一般会打上齿孔,背面则加上一层背胶.邮票发行由国家管理,通常是国家 *** 的象征,甚至是某些国家重要的财源来源,如列支敦士登.世界上最早的邮票是黑便士,中国最早的邮票是大龙邮票. 邮票有很多种.只是因为自其诞生之日起,邮票被赋予越来越多的用途 ,可分类归纳为: 普通邮票: 普通邮票既是最古老又是最为常见的邮票种类.购买普通邮票是交纳邮费的一种方式.普通邮票面值齐全,发行量大,票幅较小,图案比较固定.往往多次印刷,有多种. 纪念邮票 : 纪念邮票是为某一事件或场合特别发行的邮票.秘鲁在1871年暨其第一条利马和卡亚俄之间的条路开通之际发行了世界第一枚纪念邮票,之后世界各国纷纷效仿.许多国家将纪念邮票作为自我广告的一种形式.特别是一些小国家,其纪念邮票成为自身财政来源之一(但是有时也可能存在着宣传目的,例如德国第一枚纪念邮票就是在纳粹时代出现的.)纪念邮票主要面向的是收藏者,因为它们基本上不会用到信封上面.所以比起长期邮票,罕见附有纪念邮票的信件.纪念邮票通常票幅比较大,设计印刷精致,图案丰富,不允许重印,有特定的发售期限. 特种邮票: 为宣传特定事物而发行的邮票,基本上只要不是普通邮票和纪念邮票的邮票都属于此类,范围比纪念邮票更加广泛. 福利邮票: 又称附捐邮票,是为福利、健康、赈灾、慈善等事业而发行的邮票.其面值分为两部分,一是邮资本身,二是附捐金额.世界最早的附捐邮票是1897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发行的1便士邮票,其售价比邮票面值高12倍,多余的金额即用于捐赠. 公务邮票: 公务邮票是 *** 机关单位用于支付公务邮件所使用的邮票.因此在一般邮局是不会看到有公务邮票出售的,而且它们也不能用于普通邮寄.所以实际上是没有滥用或盗用公务邮票的事件的. 第一枚公务邮票于1866年英属印度被发行.中国的第一枚公务邮票是中华邮政在新疆发行的凿孔“公文贴用”.德国则要等到1920年再有自己的公务邮票,但二战结束后又被废除了.东德在1954年到1960年使用过公务邮票.奥地利则只有在德国1938年到1945年占领期间才出现过公务邮票.瑞士则在1918年到1944年使用过公务邮票.列支敦士登从1932年其发行公务邮票.1983年,美国发行的公务邮票上注有“美国公文邮票”和“私人使用将罚款300美元”的字样.因此又被称为处罚邮件邮票. 航空邮票: 航空邮票适用于空运邮件,因此也被称作“空运邮票”.但它们只能用于空运邮件,普通邮递是不能使用航空邮票的.自20世纪中期起,空运邮件成为邮运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会发行自己的航空邮票.票面图案通常为气球、鸽子或飞机等. 德国和瑞士在1912年就引入了第一枚航空邮票.奥地利则是在一战时1918年3月30日发行第一枚航空邮票.大部分欧洲国家在二战之后废除了航空邮票.现在普通邮票已可用于空运邮件. 欠资邮票 : 在很多国家存在着欠资邮票,它们用作计算邮寄欠资.工作人员在邮件寄出之前会给邮费投入不足的信件贴上邮资邮票,并且会在邮件交付的时候结清.欠资邮票不能作为邮资预付的凭证,邮局也不销售. 世界最早的邮票出现在1859年,出现于法国.奥地利在1894年发行了第一枚邮资欠票.直到2002年引入欧元时被废除.德国从没有过欠资邮票.只有当时享有邮政 *** 的巴登和巴伐利亚在1862到1870年发行过欠资邮票.瑞士在1878年到1938年间发行过欠资邮票.列支敦士登在1920年与奥地利分开邮政之前一直有用奥地利的欠资邮票.在之后它先是发行奥地利货币欠资邮票,再在1940年转成瑞士货币的.中国最早的欠资邮票发行于1904年4月1日,1956年停用旧币后就再无发行. 电子邮票: 根据邮资大小,由自动贩卖机打印不同面值所出售的邮票,又称自动化邮票.这种邮票无齿孔,无背胶,有的上下两边各有两个半圆形凹槽.1981年德国发行了首套电子邮票,面值可根据需要分档选择(1芬尼到999芬尼).。
4. 中国邮票小知识有哪些
1、1877年5月,赫德批准德璀琳的建议,开始筹备印制大清海关邮局需用的邮票。

2、清代邮票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1878年至1896年为海关邮政时期,邮票由海关总税务司署;共发行了3套邮票;1897年至1911年为大清邮政时期。 3、我国从第一套邮票发行,至今已百余年历史,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即清代邮票、民国邮票、解放区邮票、新中国邮票。

4、早期各国发行的邮票,多半是以帝王君主的肖像作为图案,帮俗称邮票为“人头”。我国早期邮票一直沿用蟠龙图样,人们俗称“龙头”。

5、“大龙”邮票的图案是一条龙,衬以云彩水浪,被称为神龙戏珠图,全套3枚邮票中,面值1分银为绿色,3分银为暗红色,5分银为桔黄。 6、目前发现最早的贴有“大龙”邮票实寄封,邮戳的日期为1878年10月5日。

7、清代海关邮政时期,邮票由海关总税务司署发行,从1878至1896年,历时19年,共发行了“大龙”、“小龙”和“万寿”等三套邮票。
5. 关于邮票的小常识作为收藏应该知道的有哪些
定义 是由国家邮政部门或由 *** 许可设立的邮政机构发行,表示邮资已经预付并据以提供邮政服务的独立的有价凭证。

本质包含以下几点:一是由国家(地区)邮政部门发行的;二是作为邮件纳费标志的有价证券。 要素 有三要素:即国家(地区)铭记、面值和主题图案。

名称 指印在票面上表示发行目的的文字,如我国纪1的票名是“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名称通常是由邮政主管部门确定的。

有两种情况需说明:一是有的邮票的名称 未印在邮票票面上,如1992年我国发行的“青田石雕”等。二是有的早期发行部门在发行时并末给邮票确定票名。

对于后一种情况邮票目录出版者总是根据图文为定个票名,目的是方便集邮看的收集和研究。 铭记 指印在票面上的邮政所属国家(地区)或发行机构的名称,或者是它们的标志。

一般都以文字、缩写字母来表示国名。如我国1992年以前发行的邮票印有“中华人民邮政”、“中国人民邮政”字 样,从1992年起发行印有英文“(China)”和“中国邮政”字样 ,把国名和邮政标记分印。

美国邮票上用缩写字母“USA”,前苏联邮票上用缩写字母“CCCP”表示国名。邮票是国家(地区)发行的邮资凭证,必须印有国名(如中国)或地区(如香港)名称。

万国邮联对此有明确要求,但英国例外,英国邮票以英国国王头像代表。识别邮票上的铭记可以了解是哪个国家(地区)或发行机构发行的,进而探讨有关国家的地理、历史、货币、语言文字 等方面的知识。

哪些早期值得收藏? 2004年嘉德春拍,大龙薄纸全套1分银、5分银各二十五枚全张以47.3万元成交。 早期票宜断代收藏 清朝民国时期:“红印花加盖”风头最劲 清朝、民国时期发行的老邮票价格目前已经不断上升,最便宜普通的盘龙票(当时市价几角钱)目前也要去到10元左右。

最值得关注的是“红印花加盖”和“大龙票与小龙票”。 红印花加盖 “红印花加盖”因为在拍卖场上屡创新高,在早期票中风头最劲,目前价格也一路上升,最便宜的票种,以前的价格为几十元,现在已经上升到几百元,翻了近十倍。

“红印花加盖”是海关用的票据,当时国家刚刚开始开办邮政,因为还来不及制作,便将海关的邮票用来改值。原票价从1分到5元不等,发行数量很大,达到几十万张。

“红印花加盖”又分为大字加盖和小字加盖,小字加盖相对少很多。大字当1元的“红印花加盖”,目前价格不上万元,而小字当1元的“红印花加盖”,就去到200多万元了。

据资料显示,目前仅有一枚小字当1元的“红印花加盖”。另有一枚加盖邮戳的孤品已被捐献给国家。

“红印花加盖”受集邮爱好者的追捧,主要是因为其工艺上难以仿造。当时运用的是凸版印刷技术,而目前的技术只能仿出平版印刷,所以仿冒品通常容易被行家“一目了然”。

另外,红印花的原票非常稀有,所以即使无加盖红印花,也是价格不菲,造假者也无必要在原票上加盖。 大龙票与小龙票 大龙票又称海关大龙票,主要有3个版:阔边黄大龙票、薄纸大龙、厚纸大龙,其中阔边黄大龙票最为珍贵,而薄纸大龙最好要成套收藏,价格可达几千元。

不过大龙票收藏的难点就是其工艺简单粗糙,容易仿造。而小龙票发行数量又太大,不那么值得收藏。

大龙票是1878年发行的中国第一套邮票,小龙票中的精品能过千元。不过,专家提醒收藏者们千万不要将小龙票过水洗,小龙票是粉纸印刷,水洗图案会褪色。
6. 关于邮票的小知识而且有名称、面值和齿孔数100个字
1图案很重要,当今各国都政治、经济、国防、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历史地理、自然风光及珍贵的动物、植物等方面最有代表性的内容作为邮票图案。

集邮者通过收集研究邮票图案能获得丰富的百科知识。2、邮票品相:衡量一枚邮票的品相有以下几点:新票:票面完整,没有破损,没有折痕,图案端正,颜色鲜艳,不褪色变色;齿孔完整,不缺角;背胶完好。

旧票:票面完好,不揭薄,邮戳清晰,邮戳销于邮票一角,这样的邮票为上品;邮戳轻印不损害票面美观为中品;邮戳重油影响图案美观为下品特种邮票很多,但是用和田玉雕刻的邮票却实属罕见,结合了体育文化和易于保藏的材质,肯定是很有潜力的。

梅雨季节如何防潮

居防潮篇

  整体防潮事半功倍

  说到防潮,我们就会理解成单件的物品防潮,但每个家庭的物品种类都很多,要每一件都专心防潮有较大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做好家居大环境的防潮保护,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家庭的整体防潮,还有助于提高生活的舒适度。

  昨日,记者就梅雨季节如何进行家居整体防潮走访了一些专业人士,也从一些颇有生活经验的市民口中了解到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防潮的“妙招”。

  适时开窗抵抗潮气、通风两不误

  在潮湿的天气,开不开窗让许多家庭感到很矛盾。开窗吧,万一室外的湿度更高,很容易就把大量潮气带进家中。不开吧,人在室内无法通风,也很不舒服。

  其实,即使在梅雨季节,开窗也是必需的。问题在于如何开窗,在什么时候开窗最合适。专业人士告诉记者。在湿度较高的天气,开窗的方式应为:把朝南或东南方向,即上风方向的门窗关闭,只开启下风方向的门窗,以减少水汽进入室内。南风吹来的空气最为潮湿,弄不好家具都会发霉。

  天气转晴时,可打开所有的门窗,以加速水分蒸发。不过中午外面的空气湿度处在最高值,不宜开窗,应在下午或傍晚,气候相对干燥时开窗调节。

  另外,开北面窗时也要注意窗子和北面建筑的距离,如果距离太近,会将南来的空气反射回来。因此要适当减少开窗的时间。

  几种简便的方法

  不妨一试

  在市民中,一些颇有生活经验的高手,也向记者介绍了一些简便的方法。

  家住五堡街的刘大爷说,用生石灰可以很好的去除家中的潮气。1公斤生石灰能吸附空气中大约0.3公斤水分,算得上良好而简单的吸附剂。用布料或麻袋裹装生石灰后放置于室内各处,使室内空气保持干燥。

  有的居民在返潮的室内烧上一盆木炭火或放上火炉,来提高室内的温度,使水汽无法凝结,从而减轻室内湿度,也算得上一个办法。不过此举须注意通风,否则后果严重。

  现在许多空调都有抽湿的功能。这个方法简单可行,不过见效较慢,而且为了节约能源还是少用为好。

  小物品有大作用

  昨日,记者走访几家超市后发现,不少市民已经开始着手购买防霉除湿类的商品。吸湿盒、除湿包、防潮防霉饼、樟脑丸等各种产品受到消费者追捧。如吸湿盒,市面上比较常见的吸湿用品,一般由氯化钙颗粒作为主要内容物,大部分还添加了香精成分,可集除湿、芳香、抗霉、除臭等功能于一体,多用于衣柜、鞋柜;吸湿包,原理与吸湿盒相似,多用于密封空间,内容物以吸水树脂为主,吸收了水分后就变成果冻状,不易散成碎末,可广泛用于衣物、电器等的吸湿,效果较佳。

  其实,防潮并不一定要购买专业的除湿设备,一些简易的小物品同样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废弃物可以派上用场,如食品袋中装有的干燥剂。平时如果注意收集,保存在密封的容器内,需要的时候拿出来就可以用了。另外木炭,竹炭也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潮去味的作用。取一个布袋,里面放上木炭或竹炭,扎紧袋口,就可以做成一个简易的防潮袋。用过之后晒晒还可以反复使用,可谓物美价廉。

  物品防潮篇

  家用物品防潮各有讲究

  潮湿的天气会在很大程度上给我们日常的生活用品带来不利影响。有的物品变质变味,有的则性能下降,甚至出现安全隐患。因此,我们的防潮工作,可以从各种重要物品开始。

  衣物防潮

  受潮指数:★★★受潮

  症状:变形、出现异味、长霉斑

  防潮措施:使用干燥剂、积极晾晒、

  对那些勤洗衣物的人来说,黄梅天是最头痛的:衣服容易弄湿,洗了却又因久久不见太阳而晒不干……在梅雨季节里,指望太阳多露脸是不现实的,所以一些“老经验”不得不提:穿过的衣服不要马上收起来,要把它先放置起来,等汗水、雨水除去之后再收进橱柜或箱子;衣服洗完后要拿热水袋烘干,再挂起来晾干;可用电风扇、电吹风等吹干衣物……

  防潮防霉的基础,是将衣物洗净。衣物中的水分会导致霉菌或虫卵大量繁殖、生长。因此,衣物必须彻底晾晒后才能入柜贮存。防潮剂最好吊挂于衣物上方约10厘米处,这样其有效成分才能充分挥发,达到好的效果。在梅雨季节应尽可能少开贮物箱的门,以免吸湿性较强的棉、麻、丝、毛等织物霉变。棉毛衫裤和高档服装不宜装在塑料袋中存放,以免衣物中的湿气聚集,引起霉变。裘皮类衣物必须安置在干燥的地方,放上效果上佳的樟脑丸,上面不能压其他物品。全毛羊绒类要避免阳光直射。

  家具防潮

  受潮指数:★★★★受潮

  症状:脱漆、生锈、开裂、变形

  防潮措施:干燥剂除湿

  室内空间如何保持干爽舒适是一大难题,尤其是对于家中各种不同材质的家具。家具购买时所费不菲,若没有合理的保养容易造成家具寿命的急剧缩短,十分可惜。金属、皮质、实木这类材质的家具属于“受灾严重的角落”,尤其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特别护理。

  对于皮质家具而言,过分潮湿会导致皮革快速老化,因此家里有皮质家具,最好在除尘后,在其表面抹上保养专用的貂油、绵羊油、皮革油等,这样不仅可以软化皮质,也可以防潮防霉;金属家具要经常用湿布和柔和的清洁剂擦洗,尽量不在潮湿环境中使用,并注意防水防潮,如碰上潮湿天气最好用干燥的抹布进行清洁。

  如今,不少实木家具在出厂前经过了严格的干燥处理程序,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不进行防潮。对付木家具上的水珠,可以在干布上蘸取专用的木家具清洁剂,这类清洁剂可在木家具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一定程度上阻止水汽渗透入木家具的内部。

  实木家具也容易受潮气的侵袭,木材遇湿容易膨胀发霉。这种情况不妨在有霉味的地方放块香皂,或将晒干的茶叶渣装入纱布袋放入,有助消除霉味。

  藤艺家具防潮相对容易一些,藤家具的好处就在于它受潮干燥后,它会恢复原来的形状和尺寸。所以当藤家具受潮时,只要不让其编织形状及其间隙变形就可以了。

  家电防潮

  受潮指数:★★

  受潮症状:启动困难、短路漏电、无法工作等

  防潮措施:除尘、定期开机、使用干燥剂

  家电怕潮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会因潮湿导致细菌滋生和漏电现象。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处理呢?首先应尽量将大的家电摆放在通风的位置。洗衣机最好移出浴室,放在垫高的位置上,有利于保持干爽。此外,天气潮湿时,让家电进入待机状态也是正确的做法,因为在待机过程中,机器内部的变压器等处于工作状态的零件会散发一定的热量,有助于驱散机体内的潮气。不过,出于节约能源的考虑,家电因防潮所需而处于待机状态的时间不应太长,最好在一小时以内,而且应该避开用电高峰期。

  一些家电如电视机、电脑等,外壳上会有许多小孔,时间久了,灰尘微粒便会通过这些小孔进入到电器内部。天气潮湿,凝水会与灰尘凝结在一起,导致家电出现断路、漏电等问题。对此,用户可使用电吹风对着家电外壳的小孔上下左右地吹一下,将电器内部的灰尘和潮气驱散出来。

  数码拍摄设备的防潮重点是防镜头霉变和电子零件受潮,因此,首先应该把照相机、摄像机、镜头之类容易受潮霉变的器材,从皮革袋、镜头筒中取出来。取出的器材需用软布擦拭干净,镜头则需在吹净灰尘后再用麂皮或镜头纸轻擦一遍,防止有霉菌依附在上面。然后存放进密封的干燥箱就可安度梅雨季节了。现在市面上的防潮遮罩、干燥剂等防潮用品也是不错的选择,必要时可以选用。

  专业人士还提醒,对使用一定年限的电器,出现问题时一定要让专业的维修人员上门保养及清理内部灰尘,不要自己动手以防漏电发生危险。

  食品防潮

  受潮指数:★★★

  受潮症状:变软、发霉、变质

  防潮措施:烘干、低温、通风

  梅雨期间湿度很大,食品防霉是关键,像香肠、火腿、香菇、木耳之类的食品很容易霉变,让人烦恼。

  干燥、低温和通风是对付食品霉变的三大法宝。用干石灰吸潮的“传统方法”是防止香菇、木耳、花生、红枣和其他食品霉变最经济实惠的高招,还有很多定型包装食品中都有干燥剂、抗氧化剂、杀菌防霉剂等“小袋袋”,也能在黄梅天派上大用场。特别要注意的是像米、面粉等食品千万不要一次买太多,而且一定要存放在通风处。

  香肠、火腿以及肉类腌制食物在天气湿热时易长霉菌,产生致癌性的黄曲霉素,可以用棉签蘸上少许菜油,均匀地涂抹在表面,然后将其挂在通风较好的地方防止霉变;香菇等应放在密封的容器内保存,忌太阳曝晒,如香菇稍有霉花,可刷去霉花并加以烘烤,不要水洗;大米中放入少许海带,可杀死害虫抑制霉菌,使大米不发生霉变。

  药品防潮

  受潮指数:★★★

  受潮症状:变色、结块、发霉

  防潮措施:密封、低温

  如果您家中有储存小药箱的习惯,梅雨季节就需要留意家中储存的药品是否受潮而变质,你也可以开始自己动手为药品做好防潮工作。

  一般来说,家庭保存的西药中,糖衣片、颗粒剂(冲剂)、胶囊、泡腾片容易受潮变质。糖衣片受潮后表现为糖衣色彩起花斑、变色;颗粒剂和胶囊内的颗粒受潮容易结块,粘连成条状;泡腾片本来就是遇水就迅速崩解溶化的剂型,在制作中,泡腾片还添加了助溶成分,更容易吸收湿气。

  为了避免药品受潮,现在一些药厂在包装时就在胶囊外再套一层铝塑袋,防潮效果很不错。当然家庭存药不需要这么讲究,可以用保鲜袋充当铝塑袋用来防潮,有的药品也可以用加盖玻璃瓶或密封的塑料盒贮存。若是过于潮湿的环境或较易吸湿的药物,可选用干燥剂保存。

  中药材的防潮就复杂一些,如果环境温度和湿度较高,中药材很容易变质。中药材防潮的方法有多种,如药材量较多,可集中存放在密封箱;如量较少且药材较一般,可存放在冰箱内;但若是较贵重的药材,如虫草、鹿茸等,可先用密封袋封装或防潮纸包裹,放入米缸底部(方法简单,但非常实用)。一般情况下,药材能做好防潮工作,就基本上不会发霉。但在梅雨季,还应减少药材的移动次数,取出药材后应立即封存好,尽可能减少药材周围的空气流动。

  纸质收藏品防潮

  受潮指数:★★★

  受潮症状:页面发黄、霉变、蛀虫

  防潮措施:烘晒晾干、低温保存

  许多家庭有藏书的习惯,也有不少市民收藏如邮票、钱币、字画、报纸和各种票证等纸质品。到了梅雨季节,这类纸质类收藏品也易生霉。如果是邮票,应选个有太阳曝晒的下午,将邮票册竖立于近日照的阴处,将各页翻开晾晒,但勿让太阳直接照晒,防止纸质干燥变脆。再用两层保鲜纸包严邮票后,贮存到电冰箱里,或放在有干燥剂的樟木柜里。邮票、票证若已发霉,可用双氧水或鲜奶浸泡,轻刷去表面霉斑。再用清水洗一洗后晾干,切忌暴晒。

  对于书籍来说,防蛀与防潮需要同时进行的。一般家庭可采用专用的玻璃柜来储存,尽量少开柜门;樟木柜有天然防虫功能,用来储存书籍也比较合适。另外需要在书籍保存处放一些干燥剂与书籍专用驱虫剂;梅雨时节雨水多,不妨给房间定期抽湿。最后,提醒收藏者切忌用塑料纸、塑料箱保管书籍,塑料本身有腐蚀作用,长期接触书籍,会使纸张变软破裂,使收藏价值大打折扣。

  人体防潮篇

  身体要保持干爽

  舒适梅雨季节,由潮湿闷热天气引起的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皮肤病、妇科疾病等,对市民健康的威胁逐渐加大。人的身体和精神也需要防潮。为此,专业医师提醒市民,进入梅雨季节,应提前做好季节性疾病的预防。

  把好入口和呼吸关

  由于梅雨季节湿热的天气有利于霉菌、细菌的繁殖生长,食物容易发霉变质,人吃了变质食物,会引起腹泻、呕吐甚至食物中毒。因此首先要把好“病从口入”关。梅雨季节要注意生熟食物分开,避免交叉感染,隔夜餐须回锅加热,冰箱里的食物不能存放太久,不要随便在小摊上吃东西。得了急性胃肠道疾病,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旅途中如感到进食后肠胃不适或食物不太新鲜,可适当喝一些蔬菜汤或白开水,也可服用少量抗生素,如黄连素片,起到预防作用。

  梅雨季节也是儿童患病的多发季节。儿童发病的病种一般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包括感冒、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一些抵抗力较弱的患儿甚至还会反复发作不易痊愈。医生说,梅雨季节大量生冷瓜果、冷饮上市,儿童食用时如不节制,加上过多使用空调等,很容易引发疾病。医生提醒广大家长,梅雨季节细菌容易繁殖,家长要注意儿童的饮食卫生,少让孩子生吃海鲜。水果须洗净、消毒,对于杨梅、桃子等时令鲜果要适量取食,不要暴食,尽量少吃或不吃冷冻物品。与此同时,家长应合理督促孩子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对患有高血压等疾病的老年患者,医生也提出警告:梅雨季节的气压、气温变化较大,易导致人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血管收缩,血流受阻,心肌耗氧量增大,心脏负荷加重,容易诱发心肌梗塞、脑中风等。同时,梅雨天也是皮肤病多发季节,温暖潮湿的环境正适合真菌的生长繁殖。因此医生建议,梅雨天要特别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周围环境的通风干燥和身体的局部干燥。

  舒畅心情远离抑郁

  天气忽冷忽热,忽干忽湿都容易造成人们的心理和情绪的波动。而且,闷热潮湿的天气,也容易诱发精神性疾病,具体表现为睡眠不好、自控力差容易发脾气、惰性增强等。女性、闲散人员、常年在室内工作的人比较容易在梅雨季节患上抑郁症。

  专业人士建议,当阴雨天或早晚无阳光时,尽量使屋内光线充足。人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进行活动,可调动情绪,增强兴奋性、减轻或消除抑郁感。其次,在潮湿的天气,人们适当增加糖类摄入,以提高血糖水平、增加活力、减轻忧郁,但糖尿病患者除外。再有,适当服用复合维生素B类、谷维素等调节精神情绪。

  市民还可以待在通风设施良好的环境里,穿着的衣服最好宽松、透气些,质地较轻,多喝水或天然果汁,少喝咖啡、可乐和含酒精的饮料等,适当减少运动量。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快。

SD卡有哪几种品牌各自的价格?

金士顿的1G 45 创见 50 威刚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