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们誉为“邮票之父”。罗兰·希尔1795年12月3日出生于英格兰伍斯特郡基德明斯特小镇。当时英国的邮政管理局规定:邮资由收件人一方给付。经过反复思考,他提出由寄信人购买一种“凭证”,然后将“凭证”贴在信封上,表示邮资已付。1839年,英国财政部采纳了希尔的建议,编制了下一年度邮政预算,并经维多利亚女王批准公布。邮票上印着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侧面浮雕像。
邮票的发明人是谁
罗兰·希尔罗兰·希尔(Rowland Hill1795——1879) 英国邮政改革家、邮票创始人。曾任教师、政府职员和编辑。1837年提出减低和均一邮资的主张,提议在英国境内凡重量在0.5盎司(14.175克)以下的信件,不论距离远近,一律收费1便士,还提出预付邮资的方案。在小册子《邮政改革的重要性和实行办法》(Post Office Reform: Its Importance and Practice)中提出了邮票最早的概念:“以一大小恰与邮戳相等的纸片,背面涂以胶液,略蘸水后即可粘于信件背面”。
邮票的诞生,源于一起拒付邮资的事件。1838年的某日,一辆邮政马车停在英国的一个小村庄,车上跳下一位邮差,他的手里举着一封信,嘴里不停地喊道:“爱丽斯·布朗,快来取信。”一位秀丽的姑娘应声推开门,接过信,看了看,便把信退还给邮差:“对不起,我付不起邮资,请把信退回去吧!”“这,这……哪有这样的道理!信都送到你手里了却不付钱。”邮差心怀不满地说。
两人的对话声使路过这里的数学家罗兰·希尔驻足观望,他问清事情的原委,便替姑娘付了邮资。姑娘拿到信,对罗兰·希尔说:“先生,谢谢你!不过这封信我也不用拆开了,它里面没有信。”“为什么?”“因为我家里穷,没有钱,付不起昂贵的邮资。我和在军队服役的未婚夫事先约定,在他寄来的信封上,画个圆圈,表示他身体安康,一切如意。这样,我就不用取信了。”
希尔听了布朗的回答,既为她的家境难过,同时也感到邮资的交付方式有问题。当时英国的邮政管理局规定:邮资由收件人一方给付。如果收信人拒付,信便退给寄信人。
希尔决意要拟定一个科学的邮政收费办法。经过反复思考,他提出由寄信人购买一种“凭证”,然后将“凭证”贴在信封上,表示邮资已付。1839年,英国财政部采纳了希尔的建议,编制了下一年度邮政预算,并经维多利亚女王批准公布。
1840年1月,英国邮政管理局开始实施新的邮政收费方式,即信函基价规定为每半盎司(相当于14克)的重量,收费为一便士。 1840年5月6日,英国邮政管理局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邮票上印着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侧面浮雕像。它选用带水印的纸张印刷,涂有背胶,并标有“邮政”字样。一便士一张的票面是黑色的,二便士一张的票面是蓝色的,它们被人们通称为“黑便士邮票”。
邮票之父是谁
邮票之父是罗兰·希尔。
罗兰·希尔爵士,英国人,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的发明人,设计者,英国邮政改革家、邮票创始人,发明家。曾任教师、中学校长,政府职员和邮政高管。被人们誉为“邮票之父”。希尔还是一名发明家,他和他哥哥埃德温·希尔(Edwin Hill)一起发明了一项印刷专利。
罗兰·希尔1795年12月3日出生于英格兰伍斯特郡基德明斯特小镇。12岁就开始工作了,在他父亲的哈泽尔伍德的学校(the Hazelwood School)一边学习,一边当老师,教天文学。从1827年至1839年,他在新布鲁斯城堡学校任校长。
罗兰·希尔的经历概述
1、罗兰·希尔早在1835年就开始对邮政问题进行研究。他发现存在好多不付邮费的现象及邮资过高等问题。
2、1837年,罗兰·希尔提出减低和均一邮资的主张,提议在英国境内凡重量在0.5盎司(14.175克)以下的信件,不论距离远近,一律收费一定的金额,还提出预付邮资的方案。另外取消官员,贵族免费邮寄权,而且要大降邮费等等主张。
3、经过这种过渡后,在1840年1月10日,罗兰·希尔的建议终于得到了实行。
4、1840年5月6日也就诞生了由其设计、创造的世界上著名的第一枚邮票——“黑便士”。
5、1843年至1846年,罗兰·希尔任职于伦敦布莱顿铁路公司。
邮票的发明人是谁
罗兰·希尔罗兰·希尔(Rowland Hill1795——1879) 英国邮政改革家、邮票创始人。曾任教师、政府职员和编辑。1837年提出减低和均一邮资的主张,提议在英国境内凡重量在0.5盎司(14.175克)以下的信件,不论距离远近,一律收费1便士,还提出预付邮资的方案。在小册子《邮政改革的重要性和实行办法》(Post Office Reform: Its Importance and Practice)中提出了邮票最早的概念:“以一大小恰与邮戳相等的纸片,背面涂以胶液,略蘸水后即可粘于信件背面”。
邮票的诞生,源于一起拒付邮资的事件。1838年的某日,一辆邮政马车停在英国的一个小村庄,车上跳下一位邮差,他的手里举着一封信,嘴里不停地喊道:“爱丽斯·布朗,快来取信。”一位秀丽的姑娘应声推开门,接过信,看了看,便把信退还给邮差:“对不起,我付不起邮资,请把信退回去吧!”“这,这……哪有这样的道理!信都送到你手里了却不付钱。”邮差心怀不满地说。
两人的对话声使路过这里的数学家罗兰·希尔驻足观望,他问清事情的原委,便替姑娘付了邮资。姑娘拿到信,对罗兰·希尔说:“先生,谢谢你!不过这封信我也不用拆开了,它里面没有信。”“为什么?”“因为我家里穷,没有钱,付不起昂贵的邮资。我和在军队服役的未婚夫事先约定,在他寄来的信封上,画个圆圈,表示他身体安康,一切如意。这样,我就不用取信了。”
希尔听了布朗的回答,既为她的家境难过,同时也感到邮资的交付方式有问题。当时英国的邮政管理局规定:邮资由收件人一方给付。如果收信人拒付,信便退给寄信人。
希尔决意要拟定一个科学的邮政收费办法。经过反复思考,他提出由寄信人购买一种“凭证”,然后将“凭证”贴在信封上,表示邮资已付。1839年,英国财政部采纳了希尔的建议,编制了下一年度邮政预算,并经维多利亚女王批准公布。
1840年1月,英国邮政管理局开始实施新的邮政收费方式,即信函基价规定为每半盎司(相当于14克)的重量,收费为一便士。 1840年5月6日,英国邮政管理局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邮票上印着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侧面浮雕像。它选用带水印的纸张印刷,涂有背胶,并标有“邮政”字样。一便士一张的票面是黑色的,二便士一张的票面是蓝色的,它们被人们通称为“黑便士邮票”。